前不久,北京一家媒體的記者通過朋友介紹和我聯系上,他采訪我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在目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今天,你是如何用詩的形式來贊美醫護人員醫德高尚的?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出版了一本詩集,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竟是贊美醫護人員的?
怎么回答他的提問呢?我略一思考,還是實話實說。
平心而論,我不是詩人,也不會寫詩,至于那本薄薄的詩集,不過是多首詩歌的匯編而已。不過有一點可以說明一下,詩歌里流淌出來的情愫是真實自然的流露,綻放著的是心靈之花。心里滴著的血,身上淌著的汗,眼角流著的淚,還有死亡的魔影,這些都凝練成了小詩的意韻,幻化成了動人心弦的歡樂音符。
撫摸著散發油墨清香的詩集,翻看著目錄上的一首首小詩的題目,瀏覽著一頁頁的文字,多像欣賞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可愛。燃上一支香煙,不吸,靜觀輕煙一縷的曼妙。沏上一杯綠茶,不品,聞著它的淡香品味。我想,這詩就像香煙綠茶一樣須慢慢地欣賞品味,其情其景盡在不言中。此時此刻,我不禁嫣然一笑,笑自己孤芳自賞,笑自己癡情太深。在當今的文壇,寫得最濫的是詩,最不值錢的也是詩。說的貼切明白一點,世上又有幾人在埋頭欣賞現代詩呢?年前年后中央電視臺舉辦的詩詞比賽大會,高手如云吟詠的也都是古典詩詞歌賦。
如此說來,我是不是有點自不量力?既然沒人欣賞,又為何點燈熬油瞎耽誤工夫呢?再者說,眼看就到退休的年齡怎么還廢寢忘食地折騰開詩了?
往事越數年,初生牛犢不怕虎,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一個夏日,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我透過風雨吹破的窗洞朝窗外凝望,茅草房外不遠處的牛毛山朦朧一片,眼前那棵果實累累的杏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青黃的杏子滾落一地。少年不知愁滋味,看到雨景心血來潮,見到滿地黃杏欣喜若狂,不知哪來的一股神勁兒,小詩順口而出。“電閃伴雷鳴,暴雨追狂風,牛毛長綠山,杏樹下黃銅。”
好,一聲贊許,幾行板書,初一教語文的劉老師將我的這首小詩寫在黑板上,他聲情并茂的給同學們講解朗誦,我的心里跟吃了甜杏一樣甜滋滋,美悠悠。老師的贊譽,同學們的贊許,讓我人生第一次知道詩是真情實感的流露,詩是流淌的情愫,詩能引起師生們發自肺腑的強烈共鳴!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十,十而百,初中畢業,一百首詩匯編成冊,老師找縣文化館,寄省市報刊,可嘆正值文化大革命,這些迸發著青春活力的小詩如泥牛入海難覓蹤跡。此后的惹干年,我在各級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多篇,唯獨少見詩言志。
詩漿噴發終有日,自然流露寄心聲。2014年初冬,自己的身體得了一場大病手術住院。因禍得福,詩又從醫院病床上淌出來。為什么說是淌而不是寫呢?原因就是死而復生。人這一生有兩怕,一是怕死,二是怕人看不起。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放在和平年代的病房里,當著親人的面寫下遺囑,何人經得起這生離死別?病體躺在手術臺上的那一刻,每一個人只要有知覺,求生的欲望肯定強烈。我當時想,明天的太陽可能會看不到了。哎,此生有憾而無悔,那就讓我回歸自然吧。
近五個小時的手術,我從麻醉中蘇醒過來,慢慢睜開雙眼,潛意識里知道我又活過來了,淚水悄悄從眼角流下來。謝天謝地謝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此時,一位醫生的話語傳入我的耳骨“手術成功了。”一瞬間,我頭腦特別清晰,靈感的火花在腦海閃亮,對偶佳句噴薄而出。“上身春意盎然鼾聲如雷驚恐懼怕心中苦辣酸甜咸;下體秋風蕭瑟揮汗如雨錛鑿斧鋸髖部釘鐺杵尅勺。”聽到我的吟詠,醫生們笑了,紛紛和我握手,表示欣慰和贊同。
四天四夜僵臥病床,疼痛難忍,我咬緊牙關不出聲。術后第七天,我終于能拄著拐杖恢復了身體活動,吃飯不用喂,接手能自理,右手又能拿筆寫日記了。這時的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感謝的心緒在劇烈波動,感恩的潮水在心中澎湃。謝醫生,謝護士,謝他們又讓我的生命之火重新燃燒!晨光微露,心潮激蕩,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兩首小詩躍然紙上。其一,“美麗的鮮花在醫院綻放”。其二,“白衣天使之歌——獻給骨科的美女護士們”。
在住院的日子里,我得到了醫師和護士們的精心醫護,其身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呵護和震撼,久埋心中的詩漿開始噴發,形成了一條情感的小溪在流淌。
感恩的潮水澎湃著心胸,流淌的情思潺潺不息。小詩鮮活形象靈動,她從心中流出來,她從病床上淌出來,她從病房里飄出來,潮濕了我的眼睛,濕潤了醫護人員的心田,激發了醫患人員的強烈共鳴。
出院后,激情燃燒著我的心胸,生活激發我的靈感,大自然的風光煥發我的寫作青春,心里流淌出來的情愫化作詩的浪花。我經過精挑細選,把近百首小詩匯編成冊寄給北京一家出版社,詩集的名字就叫“綻放的心靈之花”。
詩集出版了,有朋友問我什么是詩?我的理解是,詩是從心中流淌出來的情愫;詩是從心里迸發出來的強音;詩是人和自然結合孕育出來的愛嬰,男兒可愛,女兒漂亮。詩給人真的情感;詩給人善的感悟;詩給人美的享受。
我寫小詩撫慰自己,愉悅朋友,與文友分享詩意快樂,堅持不懈,何樂不為。
2015年5月8日寫就,
2019年5月8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