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五一小長假”期間。清晨,雨過天晴,陽光明媚,風清氣凈,正是峽谷觀光、行攝采風的好時機。早上十點,和朋友相約,逐攜妻驅車出城,沿高速公路,一路向東,直奔溫宿大峽谷。
據有關資料記載,溫宿大峽谷擁有巨大的次雅丹峽谷群,及世界地質史上,獨有的鹽丘喀斯特地貌。當地人稱溫宿大峽谷為“庫都魯克大峽谷”,意為“驚險、神秘”。古代,它是連接天山南北的驛路,又稱木扎特古道。
溫宿大峽谷是中國西部最美的丹霞地質奇景之一、中國最大的巖鹽喀斯特地質勝景。大峽谷有中國罕見的遠古巖鹽地質絕景、中國西部奇特的雅丹地質怪景、中國獨有的巨型巖溶蝕地質秘境,堪稱新疆"活的地質演變史博物館"。
大峽谷距阿克蘇市83公里,地處溫宿縣博孜墩鄉境內山區中。從阿克蘇市區出發,沿314國道向東行駛53公里至溫宿縣工業開發區左轉,沿縣道向北行駛30公里,就到了天山腳下的溫宿大峽谷。
我們來到溫宿大峽谷游客中心的售票處,門票40元/每人,景區備有區間車,往返60元/每人。如果開自己的車進入景區,還需要再交100元。綜合考慮后,我們選擇了坐區間車游攝大峽谷。
溫宿大峽谷,就名氣而言,不如庫車大峽谷。如果溫宿大峽谷和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相比,我覺得前者像一個隱秘而安靜的詩人,后者更像一個金戈鐵馬的將軍。
坐區間車進入景區,柏油路很快被沙礫路取代了。看到這久違的河床野路,心情開始有點興奮了。區間車在崎嶇的河床沙石路上行駛,一路遇見幾個戶外徒步行的游人。
峽谷內河床總體平坦,沙細柔軟,河床順峽谷緩緩升高,開闊處峽谷的寬度有300多米。這沙礫路看著還行,其實已經被來往的車輛壓出了深深的車轍痕,就像是軌道里的列車你想要打歪點方向盤,都覺費勁。路面都是很軟的沙土,總感覺輪子在打滑,左飄飄,右飄飄。
剛進入景區,還看不出象個峽谷的樣子,走在寬闊的河床上,兩岸在水流的沖刷下,形成了道道裂縫,像放大了的鋸齒,蜿蜒曲折,伸向遠方。
剛進峽谷,兩側因風吹日蝕,雨水沖刷,形成了許多神奇肅穆,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景。許多處難于用語言表達的山體造型,使我們驚嘆不已,每個人都在用超常的想象力,欣賞著這里的一切。
看到這神奇壯觀的場景,著實令我興奮,掏出相機、手機開始了不假思索的狂拍,甚至在行進的車里也拍個不停,遺憾的是時間和光線都不在最佳時段,拍出的照片大多不太理想。
走進峽谷,猶如進入了一個精美雄渾的畫廊。峽谷中,山壁巖層分布明朗,受擠壓形成的褶皺,彎曲的線條十分清晰,斷裂的巖石夾在山壁巖層中,在歷經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后,形成了絕壁高聳、奇峰兀立、形態各異、嶙峋怪異、色彩濃烈、千姿百態、五彩紛呈的奇特景觀。
在峽谷前段,一側山巖下,屹立著兩棵胡楊樹,一棵青翠,一棵干枯。兩棵樹的周邊長著些微綠的紅柳和駱駝刺。
這是生長在峽谷內唯有的兩棵樹,據考證是樹齡約1000年的古胡楊樹,司機曰“胡楊雙雄”。一個形態滄桑、只有枝杈,無半點綠意,當地人說它已死亡,卻傲然屹立,50米開外,另一顆生命力旺盛,枝繁葉茂,是峽谷內唯一存活至今的樹木。
走到這顆綠意盎然的千年胡楊樹下時,已有許多的游人在樹下小憩,都在驚嘆胡楊超強的生命力。
在滿目砂石的環境中,何來綠色?想來曾經這里一定是水量豐盈、草木蔥蘢之處,要不然怎么可能成為當年的驛道呢?大漠中的商旅最需要的就是水源。
區間車行進20分鐘后,路到了盡頭,一座紅褐色的山巖橫在面前。山巖上,幾根峭拔兀立的石柱赫然入目。開車師傅說這叫“生命之源”,名字還是楊振寧教授給起的呢。
生命之源,呈直立狀,巍然聳峙,高大雄偉、堅硬挺拔、氣勢恢弘,隱隱透露出勃勃生機。我想這是因為生命的律動,世間萬物才得以周而復始。車上的幾個年輕女游客異常興奮,要求司機停車留影。司機停車后并指定這就是我們返回時的集合地點,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必須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上車返回。
于是大家下車,拍照留影,分頭游玩。我們為了攝影方便,選擇了上山之路,沿著彎曲的山路向山頂爬去。山路荒野,崎嶇不平,紅褐色的山巖在藍天白云下高低起伏,連綿不絕,托木爾雪峰時隱時現,直插云霄。峽谷依戀藍天,白云總是最好的陪襯,不為風花雪月,只為寂寞時能脈脈含情。
翻過一道山梁,我們走進一條幽深的峽谷,兩側絕壁高聳,奇峰兀立。經過億萬年的風吹日蝕和雨水沖刷,巖石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狀,酷似鬼斧神工,引發人們無窮的想象。想當年,駝隊和行旅就是從這條天山古道中穿行的,那時的他們一定無暇顧及景色,他們想的是如何才能盡快走出峽谷。一旦降雨,峽谷中就會濁流滾滾。
在陡立的崖壁間穿行,似乎是穿行在地縫中,讓人感到窒息。峽谷有如地縫迷宮,越走越深,見不到一個人影,好在只有一條道,不會迷路。四周寂靜,靜得有些怕人,不如就地喊幾嗓子壯壯膽。我剛一開口,其他人也跟著喊了起來,聲音在空谷中往來回蕩,余音不絕......
峽谷群峰聳立,臺階狀斷層絢麗,支谷縱橫,由各種不同地質年代的巖石重疊而成,走在其中,視野時而開闊,時而郁閉,峰回路轉,時暗時明,群峰疊嶂,萬軔攢空,氣勢磅礴,極具震撼力。
峽谷兩側斷崖因風吹日蝕,雨水沖刷,形成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景,如壁畫、如浮雕,游人可發揮充分的想像力,說啥像啥。斷巖少說也有50米高,走近時就會給人一種壓迫感。
這里的巖層顏色多樣,光線好的時候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近處細看是一層層堆疊起的,屬向斜地形。記得以前初中地理老師說過: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現在看來還是挺有道理的。這里的山壁滿是赤紅,向游人書寫一份可歌可泣的歷史,更像是人工染色雕琢的墻體,又一次欽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爬上一段坡路,來到“峽谷心門”。繼續努力加油,爬上頂峰,居高臨下,眺望“萬山之城”。站在山頂望下去,真像是一座古城廢墟。
萬山之城位于峽谷上游東側,從4號谷去3號谷,攀上峽谷山梁后,盡現雄偉的天山雪峰、如浪濤翻滾的群山,高低錯落的雅丹地貌峽谷猶如林立的荒蕪城池。峽谷中山壁巖層分布清晰,受擠壓形成的褶皺,彎曲的線條十分清晰,斷裂的巖石夾在山壁巖層中,猶如古堡的層層樓宇。
峽谷上空飄移著潔白的云朵,陽光也因直接照射或穿過云朵照射而使峽谷內光線不同,或深紅、或土黃,一切都是暖色 調的。感覺就是一個巨大、造型奇異、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堡群落。這里因其地質構造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人文景觀的獨特性而極具視覺沖擊力。
峽谷內各大、小支谷,風格迥異,色彩斑斕,視野時而開闊,時而郁閉,峰回路轉,時暗時明,群峰疊嶂,氣勢磅礴。
面對峽谷奇觀,我情不自禁的對大自然產生敬畏之心。 看看這嶙峋怪異的奇峰異石,景區太大,游客不多。如果單獨隨意游走峽谷間,一旦迷路了,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這里看不到工作人員,我們只能跟隨路牌指示的方向游走。我們要按照景區工作人員要求的時間,來到指定集合地點,等候區間車來接我們出去。
峽谷內,除主谷外,還有化石谷、石筍峽、錦雞谷、石簾谷、英雄谷、石帽峽、一步峽、天塹谷、千佛谷等12條支峽谷,恐怕要七八天的時間才能全部走一遍,我們只是游覽了將近一天的時間,留下了些許遺憾。
帶著些許遺憾,帶著對峽谷的留戀,帶著對大自然的崇敬,我們踏上了返回的區間車。再見!溫宿大峽谷,我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