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的一天,海馨社區關工委組織青少年到烏海市金沙灣國防教育基地看展覽,看完展覽后稍事休息。
我走出展覽大廳,這里就像一幅亮麗的寫意水墨畫,金沙灣在陽光的照耀下,蜿蜒曲折,如臥龍騰空。
花紅柳綠,棋盤一樣的公路四通八達。
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清新空氣讓人陶醉。
一排沙棗樹下,一大片苦菜破土而出,葉色濃綠。
我情不自禁拔了起來,社區幾個姑娘也過來幫忙,文件袋很快裝滿了。
我回到家,老伴更是喜出望外,如獲至寶!
自從進了城,我們就沒有吃到自然生長的苦菜。
老伴馬上摘去苦菜根,去掉雜質,熱水一燙,濃綠的苦菜拌胡麻油涼菜成了飯桌上的佳肴。
我大快朵頤地吃著,孩子們也說自然生長的苦菜就是和大棚里培育的不同。
這盤特別的苦菜,有著濃濃的清香,屢屢思緒,點點記憶在眼前鋪展開來。
在河套地區,祖祖輩輩,與苦菜有著不了情。
每年清明節過后,幾場春雨后,綠油油的苦菜到處都是。尤其是在海畔渠壕向陽的地方,苦菜又多又肥。
苦菜是前幾天挖了,后幾天又長出來了,更加嫩綠可口,生機勃勃。
苦菜的生命力極強,春夏秋三季都在生長。
小時候我們,掏挖苦菜是輕車熟路,那里的苦菜生長的茂盛,就經常到那里去挖苦菜。
豐年盛景,人們吃苦菜是生活的點綴,換一下口味,嘗過鮮就罷了。
遇到荒年,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候,苦菜救荒可以說是有著汗馬功勞!
一把玉米面,一大盆苦菜熬糊糊,可以喝飽肚。
幾斤高粱面,切十斤苦菜蒸著吃苦菜團團、苦菜饃饃,烙苦菜餅子,那是一家人七八口人的中午飯,饑腸轆轆的人們可以飽肚,可以活命。
把苦菜開水燙后,腌制在能夠盛幾擔水的大水缸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就飯吃。
曬干的苦菜,可以泡茶喝,清涼瀉火,還能夠治療胃病。
大集體時代,沒有多余的糧食,苦菜是農家喂豬的最好飼料。
天還蒙蒙亮,家家戶戶的孩子就紛紛出動,去掏苦菜,然后再回家吃罷早飯再上學。
感謝這苦菜,只要不天寒地凍,苦菜就挖不完。
往事如煙,浮想聯翩。
如今人們生活好了,衣食無憂可不能忘記了過去。
苦中磨煉,苦中作樂,是金子總會閃光的。
寫下此文,教育孩子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
內蒙古烏海林蔭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