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叫聞鐘,雖然年過花甲,在互聯網上馳騁,不亞于年輕人,還取了個網名,叫榆翁。
我的老師最喜歡春雨,尤其是那“潤物細無聲”的春雨。
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桃杏花開,絲柳飄拂,老師詩意正濃。
我特別愛看老師描寫春天的那首詩:“誰把波濤化歌謠,風光如畫細琢雕。更聞鳥語游人喜,塞上水城逐浪高。”
老師退休不久,就擔任關工委工作,已經十年有三了。他是中國散文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在《中國黃河》《社區》、《中國火炬》、《中國社區》報、《烏海日報》、《內蒙古日報》、《草原》等發表作品1000多篇,百萬余字選入了多種文集。出版了長篇小說《魔咒》《楊家河畔》等,還有《紫風鈴》《苦菜花》等三部詩集。
老師愛寫作,更愛看書。北方寒冷多風,老師愛坐在窗明幾凈的陽臺上看書。雙層保溫玻璃隔斷外面的寒風冷雨,陽光照進來,溫暖如春。看累了再眺望遠方,小區綠葉紅花,噴泉四射,頓時心曠神怡,所有煩惱丟到九霄云外。
老師的家里沒有高檔家具,名酒名茶。只有高高低低、薄薄厚厚的書,書架上擺不下,床頭柜里都是。書多但不零亂,齊齊整整、分門別類,讓人看了十分舒服。
老師還擔任了社區五老宣講員,街道志愿者,戴著紅袖標,宣講時事政策,防火防盜,老當益壯賽黃忠。
老師多次被評為市級好人,關工委優秀工作者,工作沒日沒夜,節假日也在忙碌著。家長學校,5:30課堂,少兒書法,美術,科技活動一環緊扣一環。定時巡查網吧,活動時間大多國家法定節假和星期六日。
老師在學校任教的時候,就老師愛照相。關工委活動多,每次活動,老師都要仔仔細細地籌劃,突出中心,抓住重點。不論是中午十二點,還是晚上十二點,把活動照片資料整理好。工作不分白天晚上,份內份外,2017年,為各個社區整理稿件150多篇,新聞媒體報道37篇。
隨時代節拍,老師還在新浪寫博客,點擊近6萬多,發表身邊好人30多位,為創建文明城市添磚加瓦。5000多元稿費,給孩子買了書籍、學習用品,幫助貧困殘疾兒童,自費印制了童謠兒歌集《紫風鈴》,還配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圖片,錢不夠的時候,就自己掏腰包。
老師還參加各種征文活動,獲得了內蒙古婦聯,內蒙古共青團,共同舉辦的中國夢“晨趣圖”二等獎、市區優秀童謠大賽二等獎,作品被內蒙古作家協會編入《草原人與中國夢》。
面對這些榮譽,我的老師淡然一笑,從來不當一回事。播撒陽光,護佑花草,把關工委工作做好、做細,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