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種感性,一種感覺,一種境界。
美是芬芳的花朵,讓人陶醉。
美是絢麗的彩虹,讓人追求。
美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質(zhì)。端莊秀麗,沉靜的美;落落大方,自信的美;平和灑脫,閑適的美;粗獷豪放,大氣的美;含蓄樸素,平凡的美。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只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
美是尋常的,又是難得的,需要用心捕捉。“小荷才露尖尖角”,擺脫俗氣,天然之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秀而豐盈,是自然大成超脫境界的美。美的感覺存在于心,無法用文字表述。
美的思緒一閃而過,要細細的品味,去體驗、去感受、去欣賞。
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花草樹木,清新而爽快;看大海,寥廓而深遠。
欣賞人間之美,需要細膩的情感。真情是沙漠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欣賞文學之美,需要感受、想象、理解,開闊視野、擴大認知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收盡藝術的美、人性的美、自然的美,文學的美,美的欣賞,由此而生。
練就一種修養(yǎng)、品位,欣賞世間萬物之美。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添價值。
欣賞,是運用視覺感知和文化知識獲得審美享受,理解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深刻認識。
唐詩、宋詞、元曲是古代文學藝術璀燦的明珠,是美學的范式。具有音律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用心品讀,品出深奧的內(nèi)涵。
唐詩,宛如牡丹,耀眼奪目,艷麗高貴。
宋詞,似百合,清新怡人,超凡脫俗。
元曲,猶迎雪吐艷的梅花,傲然不群,幽香迫人。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的語言清新雋永,形象而深致。渲染詩人對家園思念的心情。只身小樓徹夜傾聽淅瀝春雨,透出明早深幽巷中還會傳來杏花的叫賣聲。在欣賞陸游的詩,感受到春色馨香的美。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詩中描繪情調(diào)清和的圖畫,水碧波粼粼,滿架花香勾魂,色彩鮮麗,充滿了醉人的芬芳。在欣賞高駢的詩,感受到夏景浪漫的美。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詞妙在不寫情而寫景,寓情于景中。不直說自己酒醒后的寂寞孤凄,只拈出所見所感,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把凄哀悲苦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在欣賞柳永的詞,感受到暮秋凄涼的美。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小令以“天將暮”畫面鋪墊一層幽探的色彩,以“雪亂舞”呼嘯之聲,透出風雪的強勁。凌虛造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極寫冰雪之動態(tài)。“半梅花半飄柳絮”以“飄”字串起“梅花”、“柳絮”兩個虛擬的意象的妙處,虛實相生,繪聲、摹形、傳神,拓展想象空間,從視覺形象擴大藝術容量。在欣賞馬致遠這首小令,感受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冬韻的美。
欣賞,是一種習慣,一種態(tài)度,一種修養(yǎng)。在平凡的生活中,人類創(chuàng)造了美的藝術之花,芬芳整個世界的美,真誠的欣賞,像一股涓涓的暖流,給人鼓舞和動力。
人都有欣賞的目光,更要有品味的心態(tài)。欣賞,需要一種修養(yǎng),一種胸襟。生命更需要欣賞,容得他人的才華和長處,濾盡利欲的殘渣,放眼生活寬度和廣度的美。欣賞人生多姿多彩的情調(diào)和韻味之美,提升更高的人生境界。
欣賞是誘惑,是感染,是吸引,也是自我認識和陶醉的過程。在平凡的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思考、理解、感悟,這便是欣賞美的價值。
欣賞美,是無聲的學習,使人變得睿智。
欣賞美,是獨特的享受,使人變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