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家寨是家鄉著名的景區。上周日,我隨一群驢友登上了竇家寨主峰,賞了她的芳容。竇家寨以“雄峰、奇石、碧潭、幽峽”而著稱。其“竇家寨、倒馬紅、栲栳圈、建德湖、吉照宏”等五大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初秋季節,竇家寨一片豐收的景象。山桃已經漲紅了笑臉,蘋果把枝頭壓得很低,石榴咧著嘴迎賓客。少了燥熱,多了涼爽。山間植被茂盛,鳥語花香,吊橋悠悠,秋色迷人。主峰在云海里若隱若現,霧靄在群峰間迂回繚繞,松樹在山崖上笑迎賓客。初秋,是游山玩水的最佳時節。我們輕裝上陣,徒步前行,信心百倍,難得這般興致。
竇家寨位于贊皇縣許亭鄉陳家莊村,地處太行山中斷東麓,植被優良,原生態灌木和喬木多達500多種,有許多奇特的珍稀林木,是林業部門重要的科研陣地。
穿梭于茂密的林間,綠葉婆娑,碧草依依。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將一片金黃灑向無垠的綠地,洋洋灑灑,好似灑下一顆顆的珠寶,晶瑩剔透,散落在人們的頭上、肩上、衣服上,也散落在茂盛的荊棘上、果實上,一切顯得生機盎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驢友們拄拐杖的“噠噠”聲不絕于耳,人們的喘息聲、吼聲、歌聲,聲聲入耳,林間沸騰了起來。
山間,一株兩三個人合抱不住的大樹,長在林間小路中間。一塊尖尖的石頭斜插在樹身里,刺痛了樹的神經和血管。疙瘩包塊遍布樹的周身,訴說著古樹的滄桑和傳奇。樹葉依稀,有些小巧,枝蔓顯得古老而蒼勁。資深的林業專家說,此樹估計上千年了。看來這棵樹可能是這里的“爺爺”輩了。我們為古樹的生命力贊嘆。
林間,蟬鳴聲有些蕭條,不像夏天那樣高亢、有力。扭頭發現,一只松鼠在泉水邊飲水,驕傲的尾巴翹得很高,機警的眼睛一會兒看看水中,一會兒向四周望望。可能是我們的行蹤驚動了松鼠,它的頭機靈一閃,迅猛爬上山崖,敏捷地穿梭于懸崖峭壁之間,時而停下來向我們回望,看看確實沒有危險,搖著蓬松的尾巴,慢慢地閑逛,像等待一場約會。
站在一塊巨石上,舉目四望,山之青,天之藍,云之白,風之柔,令人心曠神怡。幾位美女靚麗的身姿留在義務攝影師甄大哥的鏡頭里,留在這美麗的山川之間,留在這奇特的竇家寨,更留在我們一行人的心里。
我們穿松林,踏草坪,攀峭壁,過荊棘,登石階,越柵欄,終于在中午12點之前達到了南側的主峰“刀劈峽”。兩側聳立的山峰猶如鋒利的刀劈成的兩瓣,直上直下,狹窄處僅容兩個人并排通過,高約200多米的山峰需仰視才見,置身于狹長的峽谷,涼風習習,周身舒爽,讓人倍感心情愉悅,遐想無限,流連忘返。
“刀劈峽”下的山洞,陰暗潮濕,曲徑幽深。相傳,山洞曾是竇建德藏寶之地。進入,雖沒有刀光劍影,卻黑咕隆咚,陰風襲身,透著一股殺氣,可遠觀而不可久留。
“刀劈峽”北上,進入主峰。登高北望,一座座山峰起伏不定,高低不一。遠處的兩座山峰如姊妹山,相依相偎,不分高低,由層層的紅巖石堆積而成,這就是著名的“倒馬紅”景點,是家鄉冬季日落的山峰。夕陽下,“倒馬紅”更紅,巖石間點綴著棵棵灌木,郁郁蔥蔥,生機一片,秋意盎然。主峰東瞧,家鄉的村莊密密麻麻,鑲嵌在群山之間,幾個小型的水庫散布在山嶺翠綠之間。遠眺,不遠處是故鄉宰相的故里----許亭村,但見林茂,山青,水秀,依山傍水,古風意蘊猶存,非平庸之地。
竇家寨,漢淮陰侯韓信背水之戰中的“許亭之捷”即發生于此;隋末戰亂期間,是十八路反王“夏王”竇建德屯兵之所在;歷史上名人輩出,唐六朝宰相曾原籍于此。竇家寨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環境幽雅,又非等閑之地。
夕陽西下,初秋的竇家寨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山林間的蟬鳴、鳥叫漸漸依稀,夕陽透過山林間的空隙,細碎般照在我們身上,依舊溫暖如初。緩緩下山,相約下次再相聚。山底,回望夕陽,無限美好,竇家寨在夕陽的余暉下充滿生機,金黃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