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們幾個老同事再相聚,除了我沒有退休外,其他已是編外人員,誰也沒想到三十多年大家都成了老爺爺、老奶奶,面對這樣的場景,思緒早已飛進昔日青春的時光里。
三十多年前,我大學畢業(yè)安排到鄉(xiāng)鎮(zhèn)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剛參加工作的我,單純得像一張白紙,懷著滿腔熱情,簡單的理想,走向社會這所大學里。
那是1982年9月初,我和父親背著簡單的行旅,走了幾里山路,然后在簡易的公路上達上了去單位的每天只有兩趟的公交車,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就到單位的小鎮(zhèn)上的三叉路口,見一位中年男人拖著一部木板車來接我,熟悉了才知道他是單位管后勤的老易同志。我問老易,單位沒有車嗎?老易笑著回答我,哪有車啊,木板車也就一部呢!現(xiàn)在想來,那時候單位領導還算是客氣的,現(xiàn)在不說有人來接你,就是你找到單位里,單位還不一定有人理你呢!
工作的單位是緊靠公路邊的兩棟土坯房,樓板、樓梯都是木質的,上樓下樓走動,樓板就會發(fā)出“吱吱”的響聲。記得有一次我穿著那時興的塑料底子的布鞋,直接就從樓上滑了下來,幸好那時年輕,身體還算結實,如果現(xiàn)在可能就把骨頭摔碎了,但還是全身疼了好幾天。
單位不到三十名職工,人是住在樓上,在樓下工作。我住的土坯房樓上的一個單間,大約十平方米,一張木床、一張長方桌,加上我簡單的行旅,就是我的新家了。
單位有簡易食堂,菜種類不多,老職工大多只在食堂買飯,再回家里做兩個小菜。那年代沒有液化氣,更沒有天然氣,開始用的是煤油爐,后來是燒煤,氣味很大。有時同事弄點好吃的,總是忘不了請我這位單身漢品嘗。單位雖然是在農(nóng)戶的包圍之中,種的菜也多,但那年代不時興賣菜,偶爾老鄉(xiāng)給我送一些小菜,因他們不收錢,也不好意思再拿第二次。后來我發(fā)現(xiàn)老職工每人都分有十幾平方米的菜園子,一年后有一名同事調到城里,就把他那塊園田作為人情送給了我。別看那塊地只有十幾平方米,卻大大豐富了我的餐桌,也豐富了我的業(yè)余生活。有時也學著弄幾個小菜招待一下朝夕相處的同事們,吃喝雖然不能與現(xiàn)在相比,大家在一起卻十分開心。
在單位前面約400多米有一條小溪穿過,平時溪水清澈見底,夏天還是洪水怒吼,是我和同事經(jīng)常玩耍、夏天納涼的地方,里面生長有許多小魚兒,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有時候還騎著自行車沿著小溪行走十幾公里尋找魚兒的蹤跡,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有收獲,但過程卻讓人難以忘懷。小溪里還生長著一種“娃娃魚”,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老鄉(xiāng)們就稱之為娃娃魚。其實它卻并不是魚類,而是一種兩棲動物。到了新世紀才知道,娃娃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學名為中國大鯢,是國寶之一。因為是國寶不可隨意捕殺,老鄉(xiāng)們就想法人工喂養(yǎng),據(jù)說在那公款消費的年月,一斤娃娃魚價值近千元,讓不少老鄉(xiāng)先富了起來。最近我一打聽,一斤娃娃魚還是十斤豬肉的價格,不是平常人家消費的美味!
在單位業(yè)余生活還是比較豐富的,年輕多也比較活躍,如下象棋、打花牌、看電影,到山上摘野菜等等。單位喜歡下象棋的人多,我也是圍觀之一,只是水平不高。有一次和同事老楊下棋,他說,我讓你車、馬、炮各一個棋子吧。我就發(fā)揮人多力量大的優(yōu)勢,和他硬拼,結果他很快就敗下陣來,從此就再也沒說讓棋子的話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鎮(zhèn)上放電影的地方是露天的,不過四周有兩米多高的土墻圍著,自帶椅子看了幾場,因年代久遠,具體內容已記不清楚了。給我留下印象深是有一次晚上要看電影前,同事老李和老鄧對我說,我們三個打花牌,誰輸了就誰請客。他們也許沒有想到,第一輪我就滿了,老李和老鄧相對一笑就沒再打了,原來是想我接他們看電影呢,這也成了我們每次見面時要講的一大笑料。
一人在外最怕的是生病。大約是1986年的冬天,我突然感到上腹部不適疼痛,請醫(yī)生一看,說是得了闌尾炎。一聽說要手術,嚇的我眼淚就流出來了,手術后雖然疼痛好多了,可在床上躺著十分難受,有時想翻身怎么也翻不動。因為一動傷口就疼啊,大小便也只好在床上解決,這時才真正地明白,為什么病人床單總是不太干凈的原因。從中體會了一個人躺在病床上的孤獨,有時一閉上眼就有親人、好友的影子在眼前晃動。同事好友的一句問候,一個笑臉,一碗清湯面條竟然成了我度過了那一段最痛苦日子的良藥。
人們常說,世上沒有永不散的宴席。參加工作幾年后一些同事相繼調離,到能展示自己水平的地方,有的改了行,有的成了另外單位的領導,一路在職場上拼搏,大家經(jīng)歷了成功的喜悅,感受了失敗的痛苦,一晃三十多年就過去了,又回到了原點。如今大部分同事已退休,陪伴孫子成了重點工作,有的雖然同住在一個小區(qū)多年,偶爾中發(fā)現(xiàn)他也這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姓馬的同事將自己喜歡攝影的業(yè)余愛好變成了自己的主業(yè),還成了國家級會員,張貼在街面上的風景照片許多竟是他的杰作;還有一位姓黃的同事,上班時發(fā)表了許多論文,可退休后又變成了一名健康教育專家,在全國還有點名氣,七十歲時出版了一本專著,我想他不是為了錢吧,更多的是讓生命升華。
相識就是緣,如今再相聚讓曾經(jīng)的過往在我腦海中回放!我們不能忘卻,單位宿舍里歡樂的笑聲,一起嬉戲打鬧、一起堆雪人的情景,還有大家一起工作學習的日日夜夜,是他們幫我度過一道道難關,慢慢從青蔥走向成熟。
老友相聚,友情相續(xù),延伸那三十多年前的真摯友情,回味那三十多年前的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