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一過,年基本就告結束了。農村由以前早晚不時的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而恢復了平時的寧靜,人們也開始各忙活各的事。春風已經完全占領了大地,麥苗剛剛破土而出,柳芽待發,人們的棉衣也開始一件件地往下脫,有時穿幾件單衣也覺得不冷,尤其中午的幾個小時太陽非常暖和。
正月二十三是正月期間又一重要民間節日,節日前兩三天,母親就開始將酵面泡醒,發面,然后二十三這一天就開始在灶間烙糖餅。所謂糖餅,是將發面搟成手掌大小的圓餅,上面抹上油和姜黃,快烙熟時在上面再趁熱撒上少量的白糖,再翻個面,待糖完全融化餅上色,就可以出鍋了。剛出鍋的糖餅香味誘人,連院外都可以聞得到,饞得人直流口水,但這樣的餅給孩子們品嘗的是不多的,主要是供晚上接灶神用的,灶神是“一家之主”,保佑一年的吉祥平安。然而孩子們在此時也似乎并不在意是否能吃上糖餅,春節剛過,人們才吃飽喝足,還沒有完全消化完體內的甘肥甜膩,但對于過節真可謂是意猶未盡!
至于晚間的跳火堆,有時也稱為“跳干人”,那是有一套講究的,一般在正月二十二就用黃白兩種紙張剪成許多相連的紙人,然后懸于門后,到了二十三的早晨,用香頭燙開這些紙人的眼睛和嘴巴,即“開光點眼”,然后將“人”放在面缸或水缸邊,讓其吃飽喝足,晚上便將這些紙人放入火堆開始“跳干人”。
這個風俗背后可能有一定的傳說故事。但農村的主要寓意在于吉祥豐收與百病不生。所有的大人和孩子在晚間吃完飯后,都要去跳火堆,尤其是不順暢體弱多病之人,更要去跳一跳火堆,小孩子由人抱著,在火堆中也要穿上幾個來回。行動不便的老人,也要由年輕人的攙扶出來,扶墻站在火光邊,臉上映得紅通通的,同時也分享跳火堆的喜悅和快樂。霉運和疾病被熊熊火焰燎得一干二凈!
這一天,大人不論白天多忙,都安排的是不重要的活計,孩子們晚上放學后,也早早地背著書包直奔回家,一家人眼巴巴地等著飯熟。這一天,母親的晚飯也比平時要早許多,大家圍著火爐將比平時略簡單的湯面--因為晚上吃得太飽太撐不好--吃完后,大人就吩咐孩子們將平時用來填炕的麥柴裝上幾大背簍,倒在自家大門外的巷道內,平時十分珍惜燒柴的大人,今晚似乎也特別慷慨,有時讓孩子們堆上七八堆,左右鄰居家門口的柴草堆遠望像一條長龍,到晚上,就猶如一條斷斷續續的“火龍”,場面十分熱鬧壯觀。
在跳火堆之前,大人有時敦促孩子要換一件舊衣服,因為跳火堆時,頭發被燎,衣服被燒尤其是褲腳和褲襠被燒著是很常見的事,尤其是小孩子。在跳火堆之后,被抹黑的額頭臉蛋加上胸前過年時節大人給帶的大紅荷包,一副衣冠不整的天真神態更讓人感覺可愛可憫!但孩子們對于大人的提醒和敦促有時全然置之不顧。一方面是興奮,另一方面,幾乎大半年就穿兩三件衣服的孩子,的確也沒的可換,左右都是一樣的,大不了在跳完火堆之后,挨上大人的一頓并不嚴重的訓斥。
天黑下來了,早已站在大門口或巷道口東張西望的孩子或大人,聽到遠處人群的歡呼聲,循聲望見騰起的火光和濃煙,就知道人家已開始跳火堆了,立馬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火柴,在眾人的迫不及待中,從上風的一端“嗤”的一劃,將火柴扔進柴堆,火焰頓時騰空而起,圍的人群一片歡呼,排成長隊,就在火焰間穿梭起來,一邊還在加油助威。膽小的孩子站在旁邊,經不住慫恿,早已急得不成樣子,巴結懇求幫忙,疼愛弟妹的大的孩子,一把抱起弟弟妹妹,一個猛沖,就從火光中鉆了過去,有時鉆了好幾個來回,直到小孩子有點膽怯了,才將他放下來。
麥柴在烈火當中越燃越旺,至于紙人到什么地方去了,沒有人會想起它。這時按照習俗,還要在火堆中撒幾把鹽,鹽巴遇見火,發出噼里啪啦的爆破聲中,甚覺有滋有味,火焰借著風勢,越燃越旺。突然只聽得女孩子的一聲“我的頭發燎著了,聞得焦味兒”,一邊摸著自己的發梢。后面的人又指著前面的人吼一聲“看,屁股著火了”,前面的人驚慌失措,一摸,果然很燙手,一跑,火苗帶著風,果真給燃燒起來了!跳火堆的人一陣哄堂大笑,同時忙上前將火苗拍打熄滅。連平時和晚輩不怎么玩笑的長輩,這時在旁邊也笑得前仰后合!這種興奮豪放熱烈的場面,一年中恐怕難得有這么幾次!巷子里抬眼望去,一條斷續的或明或暗的“火龍”在翻轉。
愛玩愛熱鬧的大人孩子,早已轉移到別家去了,看哪一處火旺,就往哪一處跑,也因一條巷子里,早就商定好了先后順序,圖個大家開心熱鬧!這種場面,名為跳火堆,實則競技困難,挑戰勇氣,淬煉身心!絕望頓時化為烏有,不快頓時一掃而光,怯懦瞬間轉化勇毅,黯淡頓時化為光明!生活就是轟轟烈烈的一場啊!任何人在短暫的火光中,在火光面前都一下子明白頓悟了這個簡單而樸素的人生道理!
待火勢漸小之時,將未完全燃盡的柴草還要撥拉幾個來回,這時火堆旁已剩幾人了,漸漸地遠處人群的歡呼聲再也聽不到了。燃燒完的灰燼,還要全部揚在天空,但見高出屋頂的火星,如繁星般灑滿一方天空,在漆黑的夜空中星星點點在綻放。緊接著的是“麥子花開了!”“包谷花開了!”“豆子花開了!”的美好祝愿!
第二天清早,各處都是掃帚清掃街道的“刷刷”聲,人們互道清晨問候,那被煙火熏得黑黢黢的大門巷道,則向家家戶戶打開了一扇平安幸福豐收吉祥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