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稍不留神,日子便匆匆而去,一轉眼鬢已微霜。
這樣想著,似乎有些許喟嘆;而轉念一想,便生發無限快樂。《增廣賢文》不是有云“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么?葉劍英元帥《八十書懷》不是有云“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么?蘇軾不是在“鬢微霜”時有詩云“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么?
回憶自己過去的幾十年,有風有雨,有陰有情,有冷有暖,有雨大疏狂也有月明星稀,有峰回路轉也有柳暗花明,有風煙俱凈也有漣漪點點。迤邐走來,雖有彎路但總是小彎,雖有坎坷但總是小坎,雖有小小遺憾但總是持續向好。“鬢微霜,又何妨”?這樣的歲月,感覺到的,是一種滿滿的確幸。
或許,在一些人心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確幸難覓”。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誤。
曾經有一位盲人,夜間走路時,總是提著一個燈籠。有人問他:“你又看不見,怎么還打著一個燈籠呢?”盲人笑道:“雖然我看不見,但是我提著燈籠,別人能夠看清路,這樣他就不會撞到我了。”按理,盲人的現實已經很骨干了,已經不幸了;但是他這樣一做,他的現實便豐滿起來,他的生命也“確幸”起來。
所以,在我的心里,確幸就顯得很簡單:能夠活著,就是一種確幸;能夠健康,就是一種確幸;能夠有口飯吃,就是一種確幸;能夠有件衣穿,就是一種確幸;能夠看到日出日落、花開花謝,就是一種確幸;能夠有事可做、有夢可期,就是一種確幸。把確幸拉近,把確幸放低,確幸就在自己手上。生命的過程,就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達也好窮也罷,富也好貧也罷,得也好失也罷,順也好逆也罷,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只要青山不老,流水長存,歲月就靜好,確幸就會與你相伴。
的確,社會很復雜,其實只要把復雜的社會簡單化,刪繁就簡,確幸就會漸漸顯露崢嶸;的確,生命很繁亂,其實只要把繁亂的生命粗略化,大而化之,確幸就會悄悄輕叩你的門扉;的確,生活很不易,其實只要把不易的生活詩意化,淡泊寧靜,確幸就會長長地駐留在你的心間。
生命沒有完美,當你為完美而累,隨遇而安就是解脫;確幸沒有滿分,當你為滿分而苦,留給天意就是逍遙。擁有雙臂的維納斯雕像,是人們的夢中期待;而斷臂的維納斯雕像,更讓人癡迷若狂。心為物役,確幸就會摔門而去;物為心役,確幸就會長相廝守。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善待自己,與“確幸”相依,盡有限之力,做能做之事,過想過的日子。愿我們活得像孩子一般純真,心里長著太陽,笑里全是坦蕩;愿我們活得像花兒一樣美麗,盛開著燦爛,吐露著芳香;愿我們活得像云朵一樣自在,隨心所欲,無欲無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雖“鬢微霜”,也怡然自得,確幸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