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首發生在武漢,并在短時間內病毒伸著無形的魔爪,龍卷風般鋪天蓋地、罌粟一樣種植在天南地北。其病毒更像一塊試金石,檢驗著每個人的體質,檢驗每個執政者的能力,檢驗著一個個族群的韌性。防疫情行動刻不容緩。
我們鑫興小區是個自治管理的小區,何謂自治管理?就是沒有物業人員參與管理,近三百戶業主所選出的幾位熱心人為代表,采取自治管理,每年每戶只收取二百元的衛生費。在自治管理中,小區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衛生整潔、鄰里間和睦相處。尤其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幾位熱心人更是率先做到前頭:防止一切外來車輛和閑雜人員進入本小區,購置了消毒水,噴霧器,對各單元樓道,樓梯扶手,小區地面,垃圾桶進行消毒,做到疫情面前人人有責,減少外出,自行隔離。感動的是有些年輕人自告奮勇,甘當志愿者也參與進來,紛紛爭著搶著背起五十斤重的噴霧器,對小區全方位的噴灑消毒,他們渾身冒汗但很快樂,因為是為小區每個人的健康著想,疫情面前有一份年輕人的擔當與責任。
回顧歷史,瘟疫在中國從沒真正消失過,由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可以看出,人類同瘟疫的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據史料記載,疫情在中國,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每次溫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并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災難,更不會阻止她的繁榮昌盛。我們的民族是個經得起考驗有著優良傳統的民族。中國歷代抗疫情斗爭中,醫務工作者們總是戰斗在抗疫第一線,治病救人,不計較個人安危和利益。歷史上醫家就有“不為將相,偏方良醫”的傳統美德,通過抗疫情防疾病,也同時造就了諸多名醫:東漢時期的張仲景、神醫華佗,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重要時期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推動中國醫學的發展,促進了現代免疫預防醫學的誕生,由此研發的諸多傳染病免疫、減毒活病毒作為疫苗,應用于臨床。傳染病防預是關鍵,比如十幾年前的SARS疫情,清晰表明了這一點。
在新型冠狀病毒侵犯到我們的生命時,我們要有堅強的信心打好這次殲滅戰。根據目前對疫情的認識,小區率先采取的系列防預措施,正是順應全民自我隔離的決策,疫情面前預防為主。“生命重于泰山,移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相信我們的國家會打勝這次瘟疫戰的,對付它,我們有的是辦法,其手段也更高明。國家好,人民才安康,作為文明社會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