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吳斌和車上的乘客正在遭遇一場真正的飛來橫禍:當吳斌駕駛的大型客車行駛到滬宜高速陽山路段時,對面一輛大卡車的剎車轂在疾馳中飛迸出去,飛向吳斌面前的擋風玻璃,直砸向他的身體。每小時100多公里的車速,吳斌當然無法躲避,他甚至來不及看清飛行物是什么。在被飛來異物擊中的一瞬間,吳斌的表情看上去很痛苦,他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但是,吳斌的左手始終沒有離開方向盤,即使是右手,在短暫地捂了下腹部后,迅即又緊握住方向盤。然后,他咬緊牙關,掛擋減速,待客車平穩停下后,他打開雙閃燈,拉好手剎,再解下安全帶,無比痛苦地站起來,轉身面向乘客說:“幫我打110、120,你們不要亂走。”
11時42分,吳斌妥當地處理了一切。終于,在他強忍疼痛76秒之后,倒在了車上。車上的乘客齊聲喊著:“你要挺住!”他點著頭,卻不能再說一句話。吳斌被送到醫院,醫生告訴大家:他的肝臟被全部擊碎,肋骨多處骨折,肺和腸子嚴重挫傷。6月1日下午,他離開了24位毫發無損的乘客,離開了他的親人,一個人去了天堂。
一段只有76秒的車載視頻,放了又放,數億雙感動的淚眼,濕了又濕。
在76秒鐘前,48歲的吳斌已經駕駛客車安全行駛10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近30圈;在76秒鐘前,吳斌曾跟妻子說,他很想去西湖走一走;在76秒鐘前,吳斌曾跟女兒說,休假的時候,帶她去云南游玩(中國散文網);(中國散文網);如果沒有這76秒,這個普通司機的普通或者不普通,都沒有幾個人知道。但短短的76秒之后,吳斌成了“最美的司機”。
被感動的人們知道吳斌家經濟狀況不甚寬裕后,紛紛表達要向英雄家屬捐錢、捐物的意愿,但很快,人們便在媒體上看到了英雄家屬婉拒捐贈的公開信。吳斌的姐姐事后說:“我爸爸退休前是軍人,他對我們從小要求就很嚴格,昨天他拉著我說,千萬不要收別人的禮物,一定不能收,什么都不能收。”
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吳斌為什么能做到臨危不亂、有條不紊?吳斌姐姐的一番話,似乎無意中給了人們答案。
在這76秒鐘的時間里,人們看見了吳斌的一生,瞬間明白:時間是默不作聲的攝像師,美麗的心靈就在于,無論什么時候截取他生命中小小的一段大白于天下,他都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都能讓自己生而無憾、死而無悔,都能挺立于天地之間。
兩分鐘
2012年6月8日下午2:47,比全國高考英語考試禁止入場時間2:45只晚了兩分鐘。
在上海市華東模范中學考點外,一個男生被關在了鐵門外。男生氣喘吁吁,心急火燎,向鐵門另一邊的考務人員說:“我的自行車突然在路上壞了,所以耽誤到現在。”考務人員解釋:“考場細則要求考生在下午2:30進考場,2:45以后禁止入場,現在考生正在準備做聽力題。”他們堅持不給開門。
這等于該男生的12年苦讀將毀于這兩分鐘!男生的母親先是苦苦哀求,然后,她雙膝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請求工作人員通融通融,讓自己的孩子破例進考場。但工作人員懾于高考嚴明的紀律,依然不肯放行。男生急紅了臉,他暴躁地踢打鐵門,見無濟于事,又嘗試著翻門而入,卻被考場保安人員制止。最終他無法進入考場,錯過了整場考試。
當天,這一幕在網上廣為流傳,甚至在全國掀起了規則面前是不是應該這么死板、該不該如此不通“人情”、考點為什么不為該男生啟用備用考場的爭論。在這兒,我們不必評論是否“膝下有黃金”,也不談什么公平與公正,但有一點想必人人都清楚:在高考規則中,其他科目規定“遲到15分鐘者,不得進入考點考試”,唯獨外語科目要求“開考前15分鐘禁止考生入場”。高考外語科目考試包含聽力,考試在下午3點鐘正式開始,但在此之前須做好一系列準備,如老師分發答題卡、當眾啟封試卷袋,考生要調試收音設備并試聽。這個過程里,保持安靜十分重要,若有遲到考生進場,可能會影響其他考生。而且教育部規定,備用考場一般用以應對突發狀況,考生自身原因導致的遲到,不在啟用范圍之內。
再說,如果每一個人都要求規則為自己而改,這世界會是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