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情》,這是作家念人最近又推出的一部力作。小說主要描述了主人翁大陸女青年柳梅梅與臺灣青年王和平感人的愛情故事。該作品以愛情為主線,揭示出海峽兩岸青年盼望兩岸早日統(tǒng)一的心聲。
該作品在網上發(fā)表后,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珠,每一章節(jié)都深深打動人們的心靈。該小說題材新鮮,故事情節(jié)曲折復雜,人物形象突出,細節(jié)描寫感人,是改革開放以來,反映海峽兩岸青年形象,較為成功的一部作品。
臺灣當局不顧海峽兩岸同胞的反對,鼓吹“一邊一國”,執(zhí)意要分裂祖國走臺獨的道路。在這種錯誤路線干擾下,臺灣經濟發(fā)展停滯不前,臺胞生活每況愈下,臺灣青年看到大陸面貌日新月異,漸漸從迷茫中覺醒,盼望兩岸早日統(tǒng)一,過上好日子。
作品中的王和平,他是臺灣一位青年知識分子。在作家筆下是一位誠實、善良、樸實,有正義感的臺灣青年。臺灣當局極力推行臺獨路線,使海峽兩岸形勢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王和平心里十分清楚,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是歷史賦予海峽兩岸青年的使命。實現海峽兩岸統(tǒng)一,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這是改變不了的歷史事實。面對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搞臺獨將會給臺灣同胞帶來巨大的災難,臺獨只有死路一條。針對臺獨分子的猖狂,王和平履行自己與柳梅梅分別時所立下“決不做不利于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事情”的承諾,在上課時,他拒絕教授臺灣偽歷史,以實際行動抵制臺灣當局纂改中國的歷史,抵制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政策。然而,這樣一位為海峽兩岸統(tǒng)一吶喊的青年,竟然被臺灣當局打擊迫害,解聘了王和平的老師職位,并以通共罪名抓捕。幸運的是,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王和平成功地逃離了臺灣,來到祖國大陸,找到了當年大學戀人柳梅梅。
小說主人翁柳梅梅,在作家筆下是一個胸懷大志,心地善良,吃苦耐勞,具有正義感的美麗姑娘。她與王和平有共同的心聲,即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同屬中國人,愿為海峽兩岸早日實現統(tǒng)一而奮斗。
柳梅梅大學畢業(yè)后,不留戀大城市,響應黨的召喚,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參與祖國邊疆建設。在困難面前,她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身份,正確對待自己的下崗問題,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共產黨人品格,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讓別人吃苦。尤其是王和平來到她的身邊后,她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婚事,而是如何為黨為人民多做工作,為兩岸統(tǒng)一多做貢獻的問題。她不顧個人得失,將王和平從臺灣帶來的錢,投入創(chuàng)辦起廣南市第一間社會公益性事業(yè)《海峽英語培訓學校》;免費為海峽兩岸同胞弱勢群體家庭孩子解決讀書難的問題,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早日統(tǒng)一大業(yè)。
解決海峽兩岸統(tǒng)一問題,海峽局勢不允許一拖再拖,已迫在眉睫。對此,念人的小說《海峽情》應運而生。該作品雖說運筆樸素無華,結構也非復雜機巧,卻正好運用這種自然的藝術手法,恰如其分地展現了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心聲,讀之慨然,力透紙背。
在為促進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進程中,為了愛情,為了兩岸統(tǒng)一,柳梅梅遭受到被家人踢出家門的痛苦;王和平蒙受了被陷害入獄的困境。可是,這一切,并沒有把她們倆分割開來,并沒有動搖她們的追求。反而,使她們感情更加鞏固深厚,更加堅定了為兩岸統(tǒng)一多做貢獻的信念。
關于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有不少反映國民黨為主戰(zhàn)場的抗日戰(zhàn)爭電視劇,但是,對于反映新時代兩岸青年同胞盼望兩岸早日統(tǒng)一的文學作品寥寥無幾。對此,念人創(chuàng)作的小說《海峽情》,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作品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波瀾與風貌,也是這個時代人物與精神;描寫了主人翁柳梅梅、王和平,她們不僅僅是為了愛情,更重要的是通過愛情拋磚引玉,號召兩岸青年應該攜手共進,為兩岸早日統(tǒng)一,吶喊助陣。念人創(chuàng)作的《海峽情》穿針引線,愿更多歌頌新時代兩岸青年追求兩岸統(tǒng)一的作品不斷涌現,為兩岸早日統(tǒng)一而努力。
大陸與臺灣分離已有七十年之久。祖國統(tǒng)一,這是所有中國人的心愿與期待。兩岸統(tǒng)一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統(tǒng)一的重任,寄托在兩岸青年的肩上,兩岸青年要像作家念人寫的小說《海峽情》主人翁柳梅梅、王和平一樣,真正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為爭取早日實現海峽兩岸統(tǒng)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