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切的因緣際會在于此次突發的疫情。疫情發生初始的時候,作為一個不是十分善于做家務的我來說,如何安心在家操持一日三餐,而且天天將飯桌上的菜色做出年夜飯的感覺,除了真廚藝,還要有一點耐心。還好,自己對食材算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人,隨著在廚房呆的時間增長,自己的廚藝也日臻成熟,慢慢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但是,隨著疫情的惡化,以及配合聯防聯控的政策,人的自由受到一定限制,家里每人每時,包括我自己也出現不同狀況的不適,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該如何適應這段時期凸顯的矛盾,如何去識別矛盾背后的真相,用什么方式和工具去化解,通過這次矛盾呢?
一:學習讓我覺醒。
我很幸運,在這個凝重的時期選擇了《可復制的溝通力》專項課程的學習。
梁漱溟老師提出的人的三大關系,也稱作人的三大矛盾:第一關系是人與物的關系,第二關系是人與人的關系,第三關系是人與自己的關系。
按自己目前的資源,資產,資本儲備,不受物役也不受物奴的淡泊性情,基本上解決了人與物的矛盾。
但自己從事的服務行業角度而言,自己參與社會活動的各種身份,將我推向另一個維度去思考:如何傳達更多的善意,真誠和體諒呢?特別面對更多不確定因素,在人性動蕩不安的時期,在人心流離失所的當下,人與人之間將何以為繼?
“用目標校準想法,用行動符合目標,讓溝通支持目標”這句話在我的實際工作中,真正實現了溝通零障礙。
“給予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只有無條件的給予才是真正的給予。”這句話,又化解了我與家人因長期朝夕相處產生的些小摩擦引發的不愉快,讓我時時處于一種以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也就正真讓人與人的關系處于平和平衡的狀態之下。
在三大關系中,最難的關系把握無非就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而課程中提及的“自我傾聽是為了修復自己的狀態”,真如一個驚天響雷,在我原有的認知天空爆炸。我知道,我已經在人與自己的關系間默默蘇醒,慢慢覺醒。
二:學習,解決自發學習內驅力的問題
這次學習期間,我還發現幾處特別重要的學習途徑。
1.作業態度:因為我們的學習方式是開放式的學習,沒有固定時間和場所,自由度相當大。但有一定的作業量,這種學習形式有點像在校讀書,只是少了測試和分數排名,也正因為自由度大,但對個人的自律性,是一個很好的測試。在沒有監督沒有約束的情況下,你將如何獨立完成自己的選擇?這不僅僅是一次作業,而是面對周圍更多更大的誘惑,欲望時,自己是如何守住底線,堅持初心的。作業是有形,無形的是一個人的決心和恒心。通過一次次復閱伙伴們的作業,都有一種強烈又熱烈的相同點:認真。這種認真態度,也就是我們與物,與他人,與自己溝通的態度,合作的誠意。
2.作業內容:作業內容釋放的信息十分多元化。每個人都有一一對應的具體事例,或莊或諧,用所學知識對應自身的現狀,消化知識點,給我們提供再次學習的思維角度和參考機會,用暗示,用改正,用改善等方式記錄一天天的變化,這些文字記錄都忠實地守護著提醒著我們,有時能坦誠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種擔當,更是一種進步。
3.作業質量:我們這期的作業質量高,格式高,這得益于我們幾個在職老師的參與。老師們都是十分優秀的在職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已經很高,但依然不滿足于現狀,以一個終生成長者的身份加入學習的行列,無形中拉高了我們這個學習隊伍的隊形和水平,因而,高質量的輸出奠定收獲卓而不凡的自己,也成為我們畢業的禮物。
所以,學習這種行為,就是通過實踐加以示范,最后成為模范的一個過程。
學習成長,也是一個動員生命,鼓舞生命,激勵生命,團結生命的生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