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日,居家隔離第二個十四天的最后一天。一家人被隔離在不同方向的四個地方,親友們各自宅家堅守。和妻子近期的工作,主要是參與家庭為主的“視頻會議”,比辦公室還忙。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消息說,截止19日24時,湖北新增確診病例349例,首次降至3位數;湖北累計治愈出院例,首次突破1萬人;武漢死亡88例,首次低于100人,疫情可控可治,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此斷定,官方沒有更多的內容奉告,距離解除隔離封鎖,還有更艱巨的工作要做,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人們翹首盼來的,不是解禁,而是破釜沉舟、成敗在此一舉的下一個隔離周期。
隔離不隔信息,隔離不隔感情。如果說第一個十四天是隔離,倒不如說正好滿足了人們長久匆忙的春節情懷,哪怕不拜年、不串門、不聚會,但于久別家鄉的人來說,卻迎合了他們難得的故土依戀和靈魂慰藉。第二個十四天呢,過了元宵節,大家開始著急。親朋好友的互動告一段落,急于考慮的是一家人全年的生計。工作相對穩定的無所謂,那些外出打工、動態作業的人,大都表現出無可奈何、心急火燎的情緒,更不用說即將開始的下一個隔離周期了。
急歸急,命要緊。想通了這個道理,人們反倒心態安然,甚至慶幸自己沒有被感染,以至病倒、死去。于是,改變思維路徑,各自探討門路,化解困境,打發著當下隔離的時光。就這樣,智能手機牽頭,、丁丁、微信等平臺派上了大用場。特別是一些專業的軟件、專業的群,更顯出無窮的威力,發揮著巨大的能量……信息科技越過平原高山,席卷丘陵海洋,透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村村寨寨,得到了空前普及。
有人說,非典成就了阿里;也有人說,是阿里選擇了成就阿里,成就了那個開啟電商元年的阿里。2020年,非典過去17年之際,新冠肺炎以突發的迅猛,讓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抗擊疫情的特殊戰斗。
疫情之恐怖不言而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然而,每每國難當頭的歲月,總有一些行業,會以超常的智慧,非凡的勇氣,前衛的視角,在疫情中嶄露頭角,成為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
資料顯示,在本次肺炎疫情中,因其高傳染和地域性的因素,醫療資源相對缺乏,從而促進了線上醫療的進一步發展,即:一種以問答為主的醫患互動的醫療形式。因本次疫情十分嚴重,多家線上醫療平臺聯合起來,為患者提供免費的在線醫療服務,包括醫患遠程咨詢、全程病情監控、智能硬件指標采集檢測、電子處方及用藥指導等措施,從而讓醫療資源緊張地域的輕癥患者,獲得居家隔離觀察的醫療服務,大大拓寬了之前網上咨詢、專家答疑解難的單一形式,為合理分配醫療資源,為民眾實施更好的醫療服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學校是人員聚集的場所,疫情發生時,如何保證孩子的健康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重任。盡管推遲開學可以減少感染的可能,但孩子的學習成長也經不起長時間耽擱。于是,各地陸續開通線上教育通道,讓老師和學生在家里就能完成授課聽課的教學雙邊活動,成為特殊情況下難得的彌補措施。
目前,從小學到大學,都在積極有序地嘗試線上教育模式。宅家線上學習,環境優良,生活有保障,在規定時間上課,按要求完成作業,初步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特別。在授課進度上,贏得了主動,爭取了時間,同時也成了疫情時間家庭安寧、社會穩定的重要抓手。最近,新東方等線下教育機構,還推出了免費的線上課程,相比線下授課,線上教育受眾范圍更廣,課程的品質也更有保障。當然,家庭的有效監督,視力的科學防護,也是應該同步研究的重要課題。
由此預測,鑒于疫情的推動,線上教育迎來新一輪更加規范科學的快速發展,值得期待。
因為疫情,各地紛紛推遲上班、延遲復工。這種情況下,不少企業的員工,已經在家里實施遠程辦公,多家辦公軟件已經升級為遠程辦公系統,為他們解決了因隔離不方便工作的障礙。如此一來,當距離已經不再是限制工作的條件時,靈活用工的現象,也將因此而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疫情的發展,今年的春季招工將會遇冷,而面臨“用工荒”的企業,不少也會選擇靈活用工的方式。這就告訴人們,危險和困難并不意味著死路一條,可怕的是思想墮落、飽食終日、目光短淺。眼下,那些敢于奮斗、勇于創新、視野寬廣的人,將是真正擁有未來的贏家。
隔離,也是流量猛增的潛在推手。人們在消遣閑暇之余,借助各種手機軟件,掌握生活技巧,提高生存能力,男人增強顧家本領,女人嫻熟內勤妙招,有效的提升著每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居家檔次,令人無比欣喜。尤其老年人,身體健康,不用上班,無法出門,無人交流,一天的流程不外乎吃飯、看電視、發呆、睡覺,重復單調,枯燥無味。睡久了身上痛,坐久了屁股疼,眼看兒孫們工作、學習之余,生活豐富,趣味濃濃,于是羨慕了,來勁了。招呼孩子們安游戲軟件,包學包會。要么斗地主,要么下象棋,要么玩視頻,甚至秀抖音,成了“吃飯要喊,睡覺要趕”的老玩童。最過癮的是,鄰居小汪的岳父來他家過年,準備初五回去,初二封路隔在了這里,天生閑不住的岳父,整天埋怨、沉悶、不高興,無論小汪怎么服侍,都不見岳父開心。黔驢技窮之際,小汪突然記起,去年下半年,岳父好像在跟別人學習打紙葉子,就是“上大人”那種處服。家里無人會打,小汪就聯系一位年長會玩牌的網友,讓岳父加為好友,充話費,發紅包,請對方幫忙陪陪岳父,并拜托要特別特別的耐住性子、急不得。對方一答應,小汪千恩萬謝,立馬準備新牌,調好視頻,相伴陪學,以雙邊互動的形式,開始上課。
第一個十四天第二周開始至今,小汪和岳父翁婿同堂,差不多算是入門了。對方說,接下來要求實戰訓練,求變求精,是不能著急的,往后開課,那就是提高班呢……對方很有成就感,岳父也特別高興。
隔離為了生命,創新利于生存,快樂有益健康。如此龐大的隔離行動,逼迫著人們與時俱進,選擇新的發展方式。而自主選擇的動力,往往源自人的天性,無法阻擋。醫生患者,教師學生,經理員工,父母子女,親朋好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因為生存的驅動,因為發展的需要,無一例外地都卷入到這場被逼無奈、創新進取的洪流之中。于是,大家華麗轉身,從另一扇窗戶聯通遠方。
隔離,在不知不覺中精彩著人生。失去或成就的,事先都無法預料。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面前智者勝,戰疫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