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從效率與效果來看,中國無疑是世界各國的榜樣。然而,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世界很多國家并沒有效仿與借鑒我們中國的成功經驗,以至于錯過了最佳的防御期,對于這種現象眾說風云,貌似都有一點兒道理,但是當一個個鮮活生命黯然隕落,試問,這世界還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貴的呢······
或許,這次疫情的反應恰好說明了一直爭論不休的價值觀差異問題。美國在這次疫情的表現特別搶眼,這不僅因為其是唯一超級大國地位,更是對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總統采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的關注。從一連串的甩鍋給中國到無底線攻擊世衛組織,從各國媒體到各國政要甚至總統對“疫情”的漠視······其實,這一切并非偶然。我想除了對中國固有的偏見與傲慢之外,更多的是出于經濟考量。
中國“封城”之舉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經濟方面的損失也是驚人的,許多國家非常清楚這一點,但是面對生命權與經濟利益時我們中國選擇了捍衛生命,而一貫標榜自由與民主的許多國家卻選擇了捍衛自己的經濟!
如果說此次“疫情”是一次地震的話,那么“疫情”之后必將發生一次“海嘯”很顯然,那就是金融危機!
就當前形勢而言,“疫情”不僅波及到股市、期貨、石油進出口貿易等大宗領域,更是嚴重影響了餐飲、娛樂、服務、生產加工等生活民生類領域,理論上說其消極影響基本上是全覆蓋的,發生全球性經濟災害已經是不可逆的了。
美國的經濟政策一直是粗暴而簡單,因為是世界經濟中樞,所以只要對本國有利美國人不會顧及別人的利益,過去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這次美聯儲出臺兩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政策就是最好的說明······美國這次所謂的經濟刺激政策就是不斷地印刷美鈔,用來換取物資,說白了這也是制造通貨膨脹的節奏,由于美國的金融霸主地位,世界各國只能被迫效仿,也就是說全球性通脹將在所難免!
我們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是有成功經驗的,像2008年國家四萬億拉動內需,不僅救活了經濟也成就了許多人,然而,任何一場危機的發生,都會是一次洗牌,有人一敗涂地也有人功成名就。而十年前的避險模式用在今天的新形勢下是否有效呢?我們暫不說國家層面上的,就我們普通民眾對于資產保護及財富管理已經跟過去有很大差別了。首選,2008年國家投入的四萬億主要用在基礎建設方面,而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國家的基礎建設趨于完善,這樣的機會也相對較少了;其二,當時的經濟環境相對保守,且危機的中心不在亞洲,對中國的沖擊相對較小,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政策救市的難度也相對較大;第三,長期以來民眾抵御金融風險的意識比較淡薄,對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給自己造成的損失缺乏足夠重視與評估。基于這三點,我認為民眾在資產維護方面應更加理性、更加靈活、更加科學······
最近,各類開發商的購房信息鋪天蓋地,成交量也確實增長了不少。開發商及相關從業人員以房子作為不動產可以有效抵御通脹風險為宣傳核心,快速而大力的推廣······確實,房地產業從一開始就一路高歌,在增值保值抗風險方面可謂所向披靡,這是因為很長一段時的剛需所致,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大部分城市房子已經是供大于求了!當剛需不在,房源充沛我們還能像以前那樣,將保證財富不縮水的希望寄托于買房嗎?
其實,保證資金安全抵御風險的方法有很多,之所以那么多人把購房當做救命稻草也是基于這些年的一種習慣與效果。而這種習慣與效果恰恰是我們要高度警惕的。這里我并不是否定所有房子抵御風險、保全增值資產的功能,而是要闡明這其中的利與弊。什么事都有兩面性,房地產并不例外也是把雙刃劍,弄得好富得流油,弄得不好傾家蕩產!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哦······
普通民眾對于財富的管理,我覺得以和平與戰爭作為比喻較為妥當。通常情況下和平發展時期投資不動產較為合理,而戰爭年代則選擇金銀珠寶等移動產較穩,因為可以隨身帶走嘛!我先不否定這種說法,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這里面也存在片面性的邏輯,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中國自四九年解放至今,發生的自衛還擊與抗美援朝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其戰場都在國外,與印度、菲律賓發生的幾次零星沖突,也基本沒有觸及我國國土,這也說明,中國強大之后發生戰爭的幾率是非常低的,本土作戰的可能性幾乎是零。那么,投資房地產就能高枕無憂了嗎?現實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第二,戰爭時期不能投資不動產這種理論也是不正確的,道理很簡單,戰爭時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財富帶出國的,實際上大部分人只能留下來尋求安全的避難所生存,那么,這種情況下那些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隱蔽偏遠地帶的房源將成為避難者的“新寵”,如此,誰敢說戰爭期間的房子不增值?誰敢說戰爭時期房子不能買?······
其實,疫情之下,金融危機來臨之際,選擇必將大于機會,說到底,房子能抵御通脹風險,但不是所有房產都能保值增值、抵御通脹風險的。
我認為,要想保障你的投資正確性,首先要弄清房價的奧妙,同一座城市不同的區域為什么房價差距會那么大呢?房價是按照物價局定規得出的,而房價的高低是根據地價來的,而地價是根據區域來的,越是核心區域地價也就越高,地價高房價當然高,因此,房價高我們不要老是罵開發商心太黑,房價低也不要夸開發商心太好,因為決定房價的不是他們······據此,我們不要看開發商所謂的零首付、白菜價、大贈送等等這些誘人的推廣口號,因為,沒有人平白無故去做虧本買賣,其實,這是商家不誠實的表現,既然不誠實就一定有貓膩,如果你相信一個不誠實的人,那么你的資產還能安全嗎?
價值決定價格,為什么離城市中心越遠房價就越低呢?因為價值······首先從土地價值、拆遷安置等等方面來說近郊及偏遠地帶的成本相對較低;其次從生活方面來說,許多的功能配套需要不斷地健全,如:醫院、學校、商超、交通、服務業等等,這樣的健全是需要時間的,可能三五年,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出于市場前景的理性擔憂,所以房價定位以較為合理的偏低為主;再者是人生機遇和生活品質方面,一個遠離城市核心、商業不成熟、人流量稀少自然而然機會與生活品質都會受限,這一點也是硬傷之一啊!我個人覺得非戰爭狀態下,不會考慮價格較低及價值較低的偏遠區域房源的,因為,無論是剛需自住還是資產保值增值都必須具備投資價值,這種投資價值首先要具備抗金融風險的元素,而離城市核心區域較遠處于完善期的房源并不具備這種元素。
當然,在投資房產這塊兒,不是所有離城市中心近的房源都是有保障的。尤其是通脹風險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更應該考慮綜合因素,我認為好地段是骨架,高品質是皮肉,好商業是血液,而這三者同時具備就是投資成功的靈魂!可是在任何一座城市具備這樣條件的房源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一個新房源雄踞城市心臟最核心板塊,而且具備了好商業和高品質,那么,這樣的樓盤必定是規避金融鳳險、財富保值增值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