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與西湖僅一路之隔,樓頂就能一覽湖光山色。
近二十年的朝夕相處耳鬢廝磨,退休后不能日夜相伴長相廝守,每每想到那個時刻,一種離愁別緒,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我常在疏影橫斜的孤山北麓探古訪幽,也在落英繽紛的桃李樹下惜春傷懷;常在碧葉連天的荷香蓮影中癡迷沉醉,更在三潭印月的浮光躍金中流連忘返。相伴西湖的六千多個日日夜夜,西子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舟一堤、一塔一閣,都已深深鐫刻在記憶深處。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問我,你在湖邊呆了這么久,那么請你告訴我,西湖的魅力在何處?他把我一下子問住,竟不能用一語回答。你說她風姿綽約,她又端莊厚重;你說她風情浪漫,她又鐵馬金戈;你說她仙風道骨,她又禪味十足。
西湖是面多棱鏡,橫看成嶺側成峰;西湖是塊昆山玉,朝暉夕陰各不同。西湖不僅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不光是陰柔的,也是陽剛的。西湖的柔情滋養出一個個愛情故事,西湖的豪氣催生出一個個悲壯傳奇,西湖的淡泊又孕育出一代代高士名流。
西湖盛滿了愛情傳奇。白娘子與許仙,梁山柏與祝英臺。還有蘇小小與阮郁,徐志摩與陸小曼等等……無數纏綿悱惻的故事在這里上演又謝幕,多少粉黛佳麗在這里綻放又凋零。西湖波中搖曳著眩目的浪漫情致,西湖水中飄落過太多的風花雪月。
你看,從湖畔開始相送的祝英臺與梁山伯,山一程水一程長亭更短亭,但有情人最終難成眷屬,最后只好化蝶翩舞于青山綠水間,于是西湖的水面上常輝映出比翼齊飛的倩影,西湖的群山間總回響著提琴協奏的《梁祝》。
你看,斷橋上一場喜相逢,細雨中一把油紙傘,終于成就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愛情佳話。但人蛇相戀終究斗不過封建綱常,白蛇娘娘最終被雷峰塔鎮壓,塔倒那天魯迅也雀躍喚呼。
你看,風華絕代的南齊歌妓蘇小小,一次邂逅青年才俊阮郁,才子佳人一見傾心。但這位芳華十九的如花美眷,卻過早地凋零于西子湖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從此我們記住了蘇小小,也記住了西泠橋。
西湖更充滿了歷史悲劇。棲霞嶺下的岳王廟,三臺山麓的于謙祠,南山路上的張蒼水墓,孤山腳下的秋瑾雕塑,吳山頂上還有為按察御史周新建造的城隍閣。有人說西湖邊是清官大薈萃,又是冤案博覽會。
抬望眼,岳王廟內“精忠報國”四字金光萬丈;傾耳聽,風波亭上“天日昭昭”之嘆聲猶在耳。亙古男兒一武穆,千古一曲《滿江紅》。氣勢磅礴的吟唱,豪邁悲壯的形象,照亮了南宋半壁江山,更激蕩得華夏血脈僨張。
抗清英雄張蒼水被捕后,高官厚祿難動其心,嚴刑拷打不奪其志。臨刑前“帶鐐長街行,告別眾鄉親”,寫完絕筆詩《入武林》后,無限眷戀地望著西湖,柔情萬種地長嘆一聲:“好山色!”這是他留給西湖的最后告白。
西湖又高潔淡泊。一個冬夜月光如霜,朗照著疏疏落落的梅枝,染黃了殷紅蠟黃的花朵,倒映著清清淺淺的湖波。這時若有若無的幽幽花香,熏得林和靖輾轉難眠,索性披衣推門走進月中。看著水中輕輕顫動的梅影,嗅著清風送來的縷縷暗香,一首《山園小梅》便在湖面跳蕩:“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抑揚婉轉的低吟,珠圓玉潤的歌聲,攪動一湖銀波,醉倒一山梅花。這時,一股寒風颯然而至,幾瓣梅花飄然入懷,兩個高潔的靈魂就此結緣,一段千古的佳話從此流傳。
在西湖,吟一首《山園小梅》,去追慕名士的高風亮節;聽一曲慷慨悲歌,去祭奠精忠報國的英靈;看一場斷橋相會,去感受水漫金山的堅貞;賞一曲“十八相送”,去體會化蝶雙飛的浪漫。
歷史的滄桑凝重演繹出西湖的驚濤駭浪,傳說的凄迷婉轉襯托出西湖的輕靈娟秀。不難設想,要是沒有那些活潑潑的靈魂翔舞其間,西湖徒具一個美麗的外殼,會因而減卻多少魅力內涵?西湖仿佛是掛在江南胸前的一塊老玉,歷史煙云才把它滋養得如此靈動溫潤,拂拭得如此光潔照人。
西湖轉眼留在身后,前面已是佛門凈地。這是宗教的隱喻,還是歷史的暗示?貼近空靈境界,沾水洗滌塵垢;聆聽古剎鐘聲,領略佛旨禪義。除了靈隱,西湖周圍還有七大寺廟;即使超脫如道家,也占據著一座葛嶺。
余秋雨曾發出感嘆,西湖“貯積了太多的朝代,于是變得沒有朝代。它匯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虛幻,像一個收羅備至的博覽會,盛大到了縹緲。”
有人說你可以不知道鄱陽湖、洞庭湖、青海湖、太湖,但你一定要知道杭州西湖。因為她是人文自然的完美結合,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民族情感的集中傾訴。
西湖是一個歷史湖,一個人文湖。英雄鬼怪,無奇不有;俠女義士,無所不包;三教九流,應有盡有。于是經過社會倫理的悄悄抽繹,傳統道德的巧妙重塑,西湖被塑造成一個宗教湖泊,打磨成一顆精神之珠。人們有不如意時,就把心事向西湖傾訴;遇不平事時,就把希望向西湖寄托。
西湖成為中國文化的集合體,充滿了象征性和抽象度。因此對于許多人來說,西湖即便是初見,也會像賈寶玉初遇林黛玉,仿佛以前在哪里見過。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意象,因為人人心頭早有這座精神之湖。
英雄先烈,名流義士,增加了西湖的高度;才子佳人,妖魔鬼怪,體現了西湖的寬度;詩詞曲賦,仙山名剎,又顯示了西湖的深度。深度、寬度、高度,才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風度,成就了千古一湖的氣度。
西湖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寫得清、說得明的,只能臥一湖煙月,摘兩片流云,飲三杯淡酒,聽數聲鳥語啁啾;西湖也不是一時半刻就可讀得完、賞得夠的,只能掬一捧碧波,沏兩壺龍井,約三五知己,品幾點云水禪心。
所以游覽西湖,最好先瀏覽西湖,懂點歷史。因為西湖的每一個景點,都有歷史積淀與文化底蘊,更多時候風景只是故事的點綴。若是走馬觀花,西湖就會多幾分迷蒙,減幾分風姿。
一天下班以后,我又走向湖邊,青山有些空蒙,湖水有些迷離,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淡的山,淡淡的水,淡淡的霧,淡淡的一幅水墨,淡淡的一懷愁緒。近處的草地和樹木都顯得清翠欲滴,樹上幾只松鼠在枝杈間跳躍。因是仲夏,湖邊雖沒了桃紅,柳綠得更濃,像一蓬蓬綠色的煙霧,萬千絲絳灑向湖面,似乎要輕拂荷葉上的水珠,擁抱那霞錦般的粉荷。
這時一輛觀光車緩緩駛來,車上播放著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時我才注意到綠叢中的翩翩蝴蝶,多為純白顏色,常常雙棲雙飛,我想那是不是歸來的“梁祝”?
夕陽隱在幾片云后,透射出萬道霞光,把一湖的碧波,染得異常絢爛,分外嫵媚。這時夕陽外的青山,煙柳外的西湖,飄來若有若無的絲竹。
我久久地依偎在西湖的懷里,直到一輪圓月在吳山升起。月光大概經過滿湖荷香的沐浴,仿佛每縷月華都氤氳著一股香氣。湖邊一圈璀璨的霓虹,仿佛美人脖子上的一串項鏈,散發著迷人的光芒。月光下的一湖瓊瑤,被一艘艘船兒輕輕劃破,船兒像片輕盈的荷葉,載著滿船的游人,也載著我的綿綿情思,駛向月光深處。
西湖啊西湖,多年后風雨歸來,你仍湖山不老,而我容顏已改!是否還認得當年朝夕與共的我,和留在湖中那腔不舍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