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郎中的家在老巷子里,住的是一間老屋,獨一無二的窯磚墻,灰瓦,低矮且仄逼。他家在巷子里住了多長時間?清未、民國,鬧不清楚。反正喻郎中自敘他是在那間老屋里出世的,老有資歷。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我讀小學,背著書包幾乎每天路過喻郎中家門前。
那時喻郎中尚未到不惑之年。身材不高不矮,微胖,一雙皮膚粗糙有力的大手,嘴太,說話時操濃濃的鄉音。坊間流傳嘴大吃四方,應該是有福之人,但是也有例外,命運偏偏提弄人,他小的時候父親去世早,可憐的母親帶他吃過一段時間的“百家飯”。憑著這段經歷,解放后他家歸屬無產階級。理所當然喻郎中評上工人成分。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年代,喻郎中在老巷子里很是吃香,受到鄰居街坊們尊重。
在我的眼睛里喻郎中似乎顯得有些古怪,頗教人費猜。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他的頭上總是戴著一頂草綠色,摘下五角星帽微的解放軍軍帽。軍帽色彩己淡,帽沿有多處污漬,顯然沒有經常清洗。尤其是夏天,我剃了光頭,還覺得燥熱,他依然戴著軍帽,這讓我很不理解,總想弄個清楚明白。問外婆時,耳朵被她輕輕拎了一下,厲聲訓斥“小小年紀,愛管閑事,長大了弄不好像個婦道人家。”她板著臉,似乎有點生氣的樣子。
這個疑惑,直至許多年后我無意中才知曉了。喻郎中兒時得過頭癬,俗稱癩痢頭。這種病兒童和青年最容易中招。頭癬分白癬黃癬兩種,都是因一種稱呼霉菌的細菌引起的。難怪外婆責備我愛管閑事,叫人難堪。喻郎中長年累日戴帽,既是累贅,也是他的難言之隱。我是那壺不開提那壺,當不該問便要問,想當初年幼無知,心生一絲內疚。
喻郎中什么時候學了醫,沒弄明白。他家老屋除了住人,再者兼開診所。診所內的墻壁上掛有多面患者贈送的錦旗。依稀記得錦旗上的一些贈言:“華佗再世”“懸壺濟世”“妙手回春”“妙手仁心”“救死扶傷,人道主義”。字體正楷和行書的兩者兼有,色澤金黃,熠熠生輝。喻郎中主治跌打損傷,兼治小兒疳積等凝難雜癥。有患者病痛解除,心存感激,登門致謝,贈送錦一面,然后燃放鞭炮。此刻,喻郎中興致勃勃,春風笑臉,典胸挺腰,面對左鄰右舍的圍觀,站立自家屋的臺階上,覺得是一件大掙臉面非常榮耀事。他的確醫者仁心,多年了,他醫患關系融洽,從未見過與人紅臉,街坊鄰居,更是有求必應。
當年的喻郎中像農村里的赤腳醫生,一邊從事農業生產,一邊為當地群眾防病治病,不同的只是他在瓷廠車間生產瓷器,利用業余時間為人診病療傷。后來喻郎中高山上打鼓響咚咚,在瓷廠內名氣大增,被調進了廠醫務所,成為一名專業郎中。
小時候因為家庭經濟拮據,他讀書甚少。甭說寫得一筆好字,能寫的字簡直就是鬼畫桃符,東倒西歪。但是他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我的父親年長喻郎中幾歲,年少時因為家境殷實,曾經讀過私塾、中學,且寫得一筆正楷鋼筆繁體好字,算得上巷子里的半個秀才。喻郎中看醫書,不是件容易的事,生字,疑惑之處常常從字里行間冒出。不懂,便到我家中,先給我父親抱拳,再稱一聲大哥,然后翻開醫書,逐一求教。甚至羨慕我父親一筆好字,還讓他幫忙抄過處方。有志者事竟成,父親常常拿他為例說事。
喻郎中會武功,巷子里的人全都曉得。有時候他也被人稱“打士”。“打士”即會武功且懂治跌打損傷的人的別稱。這種稱呼也算地域特色文化的枝蔓。從小跟隨大人到港下墩頭上聽瞎子講傳:三國演義、岳飛傳、封神榜,其中的人物,我尤其喜歡關羽、岳飛、趙子龍,崇拜他們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武功了得。
喻郎中帳下好幾個徒弟,身板結實,個個生龍活虎。每到巷子里夜深人靜時,他們就開始操練。刀、劍、棍,紛紛閃亮登場。龍行虎步,豪氣沖天,一招一式,令人眼花繚亂。隨同操練時喊出的嗨嗨聲,讓人聽來好個血脈噴張。武功應該是泱泱華夏的優秀傳統文化,無疑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還有一件憾事,傳說喻郎中練就一手“板凳功”絕活,是他祖上傳承的,只是未曾一睹。
我與喻郎中家的大崽年齡相差不大,準確地說年長我二歲,是我兒時的小伙伴。我倆秤桿不離秤砣,常常在一起玩耍。俗話說得好:牙齒也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我倆偶爾也會產生矛盾,接著一陣爭吵。我的外婆舊社會過來的老人,裹著三寸小腳,腳履姍姍。他的大崽就學我外婆走路姿態,唱起童謠:“老媽頭子(老人)扭啊扭,躲得街上偷荸薺……”小時候的我在巷子里也是不吃素的角色,立馬絕地反擊,直接攻擊他的父親—喻郎中:“長嘴的郎中,沒好藥。”此招果然厲害,罵得喻郎中異常尷尬,哭笑不得。結果我遭到父親的嚴厲訓斥,差點挨了一頓“黃鰍煮面”。幸虧外婆充當保護傘,我才免去皮肉之苦。
還記得那年夏天,氣溫升高,巷子里異常悶熱,待到午后,家門前青石條鋪蓋的路面可以烤熟雞蛋。在外玩瘋了的我突然閉了痧。專業稱中暑或日射病。我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胸悶,四肢冰冷,無力……外婆急得暈頭轉向,不知如何是好,還是父親冷靜,找到喻郎中求助。喻郎中果然有“二把刷子”,不給我打針,不給我吃藥,只是在身體的穴位上指掐。一支煙的功夫,我的臉色漸漸紅潤,手足回暖,神清氣爽。我心生感激,連稱謝謝。喻郎中撫摸我的腦袋,哈哈一笑:“我還像長嘴郎中嗎?”此時,我怪不好意思,恨不得有個地洞鉆進去躲避。連忙回復:“手到病除,送我幸福!”
上初中讀書時,我覺得自己有點愛好中醫。讀《中醫入門》《推拿針灸》《藥性賦》偶爾默記歌訣“十八反”“十九畏歌”“六陳歌”。教育學上說環境是影響人的成長因素之一,此言不虛,我肯定受到了喻郎中的影響。
如今,記不清楚什么時候喻郎中搬出了巷子里。當初還在街上與他偶遇幾次,再后來一直未曾謀面。如果依然健在,他應該是一位耄耋老人了、名老中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