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的寶貝是三只剛剛孵出來的小雞。但他喜歡叫鳥,而不承認是雞。其實他還分不清楚鳥和雞有何不同。
那天,隨著疫情緩解,公園開放了。在家圈養了兩個月的猴子,早就煩了,整天念叨這要去公園玩。媽媽上班前,把他包裝得嚴嚴實實,放在姥爺的自行車后座上,囑咐一句,去吧,聽姥爺的話。
公園門口,圍了一群人,里面不時傳出一陣陣唧唧叫聲。猴子見啥都好奇,一頭鉆進人群,姥爺攔不住,只好在后面盯著。猴子看明白了,是賣鳥的。回頭對姥爺說,要買小鳥。
一位中年婦女,跟前一個大籮筐,里面一層毛茸茸、黃亮亮的雞雛,看樣子出蛋殼超不過一周,天還不算暖和,小雞們使勁的往一塊擠,扎堆取暖。
姥爺見多識廣,知道剛出殼的小雞不好養,就哄著說,那不是鳥,是經常拉臭粑粑的雞,等有空了,給你捉個真正的鳥。孩子不上當,死賴著不走。賣雞的女人見狀說,別讓孩子受委屈了,5塊錢,給3只。無奈,姥爺只好依了外孫。回家時,猴子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手里拎著三只小鳥,晃著小腦袋,那個美呀!
家里來了新成員,媽媽不反對,在線上課備考的姐姐更喜歡。大家七手八腳地著給雞搭窩:一個紙箱,鋪上報紙,放點開水浸泡過的小米,把小雞放進窩里。一路上顛簸,肚子早就餓了,三只小雞爭先恐后啄食小米飯,嘴里還不停地唧唧地叫著。
望著爭食的小家伙,猴子心里樂開了花。他一會站著看,一會蹲著瞧,后來索性把頭伸進紙箱和他的小鳥來個零距離接觸,嚇的小雞們四處躲藏。看夠了,就想用手去抓,在他手里小雞被攥痛了,驚叫不止。別人問他啥感覺?他說,像布娃娃,軟軟的,真好玩!
猴子有了這個活玩具,日子過得充實,人也聽話了。到樓下與小伙伴一起玩耍時,手里除了那桿長管步槍外,還多了一個紙袋子,里邊是他的三只寶貝。“你們瞧瞧,三個鳥,姥爺買的。”一群孩子圍了上來欣賞。“誰也不許動手,只能看。”不讓別人動手,可是他自己卻沒閑著,一會提提雞腿,一會掐掐雞脖子,還不盡興,他把三只小雞一起抓出紙袋,往地上一扔,小家伙在地上奔跑。孩子們見狀,一陣驚呼,紛紛去追。姥爺見了,怕孩子們腳下沒眼,傷了小雞,急忙把小雞一只只抓回紙袋。孩子們沒過完眼癮,猴子也沒顯擺夠,大家圍著姥爺,一個個小腦袋湊近紙袋,眼睛向里面搜尋著。見姥爺臉色不對,猴子安撫小伙伴說,明天,我們一起放鳥去。“好!”孩子們一哄而散。
所謂放鳥,就是在姥爺帶領下,在小區綠化地里,讓小雞自由自在地找食吃。
晚春的綠草地上,小雞仰著頭,挺著胸,兩只金黃的小爪子在地上輪換著往后拋,拋幾下,低下頭看看有沒有新發現。猴子在一旁專心致志地守護著他的鳥寶貝們。時間長了,小雞似乎明白猴子就是它們的保護傘,對他產生了依賴感,猴子走到哪,寶貝跟到哪。有時見不到人,小雞就一起高聲喊叫,四處張望。一旦發現猴子的身影,三個小家伙抖著翅膀飛快地跑過來,在他腳下打轉,用尖尖的喙啄猴子的腳面,好像再說,你到哪去了,讓我們找得好苦啊!每逢這時,猴子總要像家長似的,把他的鳥寶貝一個個抓起來,放在嘴邊親吻一番。
三只小雞在猴子的精心呵護下,慢慢長出了白色的翅膀,頭頂上冒出了紅色的冠子,渾身金黃色的絨毛逐漸變白,好像在告訴猴子,看到了嗎?我們長大了,我們不是鳥,而是三個淘氣的小公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