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看著很簡單的兩個字。的確,無論是寫起來還是讀起來都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很難了。什么是活著?任何有生命的物體只要會呼吸就是活著了。活著之于草木可能顯得有點木然,因為人不是草木,自然無從知曉草木的活是怎樣一種過程。活著之于生物又是怎樣一種活呢?在動物界,多半是為了一口食,人也不例外。
在我走過的這三十個年頭里,一直也沒有弄明白活著的意義。小時候,吃飽穿暖似乎就可以。再長大一點,吃飽穿暖之外還有求知。再后來,求知之外有求生。再再后來,我想仍舊是求生。從前,求生的壓力落在父母肩上。現在,求生的壓力落在自己肩上。活著,仍舊是為了吃飽穿暖。
當物質條件得到一定的滿足后,再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的,人的骨子里都淌著虛榮的血液。口腹之欲得到滿足后,便會要求更多更多,譬如華衣美服、香車寶馬、高樓大廈。目前,我處在的狀態可能就是最初的狀態,所以我不知道擁有那些華衣美服、香車寶馬、高樓大廈之后會是什么樣一種感覺。同樣是活著,活的狀態卻不一樣。
一千個人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種人也有一千種活法。轟轟烈烈是活,平平淡淡是活。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什么要有那么多羈絆?為什么要有那么多追逐?若說單單是為了溫飽,似乎又遠不止于此。若說不是為了溫暖,似乎又說不通。
余華有一部小說叫《活著》,講述的是普通人徐福貴一生的故事。徐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游手好閑,吃喝嫖賭無所不通。徐家的財產在賭桌上被徐福貴輸光了,他也從此開始了貧苦的生活。徐父不久就死了,生活的重擔落到了福貴的身上。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不想半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徐福貴看到了戰場上那種生死一瞬的殘酷,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他不愿意再經歷一次硝煙,只愿回家與家人相守在一起。他在解放軍那里領了盤纏后回家,卻發現母親已經過世,女兒鳳霞因為一場高燒不幸變成了啞巴。
生活雖然貧困,得與家人相守,福貴仍舊是幸福的。賢惠的妻子家珍,懂事的女兒鳳霞,聰明的兒子有慶,組成了一個清貧之家,也是快樂之家。有家人在,就有希望在。徐福貴經歷了戰火中的顛沛之后,終于贏得了一種安寧的生活。雖然貧困壓的人喘不過氣來,生活仍舊在繼續。于徐福貴一家來說,清貧之中也有至樂。
然而,真正的悲劇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在鳳霞死后三個月家珍去世了;有慶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鳳霞與偏頭二喜成婚后產下一男嬰苦根,卻因產后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二喜在搬運時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活潑可愛又懂事的苦根,不幸吃豆子撐死。當生命里的溫情一次次被扯得粉碎,只有福貴仍舊活著。一頭叫福貴的老牛陪著福貴,繼續著那艱難的生活。
生活,你永遠也想不到生活有多么難。你永遠也不知道有什么樣的生活在等著你,永遠也不知道生活會以怎樣的面目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你那看似弱不禁風的生命,有時候又頑強的可怕,竟然不懼于生活的猙獰。活著,醒來又睡去,睡去又醒來,如同太陽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
生活難道只是一種痛苦的掙扎?它讓你在嘗盡人間悲歡離合之后仍舊頑強地活著,即使這世間沒有了溫情,你仍舊要活著。是啊,生命的本意或者就是活著。不管一個生命要經受多少磨難,活著本身就是它所有的希望。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活著,就有了希望。
夕陽下的徐福貴伴著一頭老牛行走在炊煙裊裊的鄉村小道上,沒有絲毫的悲觀消極情緒,他的背影顯得既蒼涼又充滿著希望。生活一次次碾壓過他,死亡一次次撕扯過他,他終究沒有倒下。可能他的生活再也不會出現什么奇跡,前方再也沒有什么溫情等著他,但他仍舊懷揣著希望,因為他知道活著就有希望。經歷了種種之后,他可以坦然地接受死亡。
是啊,無論生活將我們如何碾壓,永遠不能放棄。活著,是對生命的尊重。活著,是對生命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