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了電影《中國醫生》,電影從不同角色的視角還原了武漢疫情從剛剛爆發時的慌亂到逐步得到穩定就春暖花開的過程。武漢疫情爆發的時候正值春節前后,那時的我們已經雖也不敢隨意外出,但至少我們與家人團聚,而武漢封城讓許許多多的人們漂泊他鄉,電影里一位外國專家不可思議的問到,是什么讓人民能夠做到不出門?答案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利他主義精神,也讓我聯想到在一次上課中一位老師提到的“舉國體制”。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共產黨也是世界第一大黨,如此龐大的集體,想要管理好,既要有外在客觀的舉國體制,也要有人民心中與生俱來的利他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其中電影里還有幾處打動人的情節,一位年輕的實習醫生在路上遇到一名婦女,明知身體出現狀況,仍然騎車載著她,得知自己被傳染后另一位大夫問他為什么這么傻,他的答案僅僅是因為覺得那位婦女像他的媽媽,在這邊高速運轉的社會,總有些人守護著內心的純良,愿意為此做出犧牲。還有一處是一位小女孩的爸爸媽媽都因為新冠疫情去世,醫生把父母的遺書和物品交還女孩時,女孩問“我只想知道一個人沒有爸爸媽媽該怎么辦?”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更何況讓一個小女孩獨自承受這一切。整部電影看完,真的很慶幸自己能夠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祖國、偉大的時代,珍惜當下并為之奮斗,像那些為了抗擊疫情而付出的醫護工作者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