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眼睛長在頭頂上,你并非全能全知
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年輕時曾和普林斯頓大學數(shù)學系畢業(yè)生阿普頓在一起工作,住在一個房間里。
阿普頓總覺得自己有學問,從不把賣報出身的愛迪生看在眼里。愛迪生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從不炫耀自己,對阿普頓的自負和處處賣弄學問,從心里感到厭煩。為了讓阿普頓把態(tài)度放謙虛一些,有一次,愛迪生把一只梨形的玻璃燈泡交給阿普頓,請他算算容積是多少。
阿普頓拿著那個玻璃燈泡,輕蔑地一笑,心想:“想用這個難住我,未免太天真了!”
他拿出尺子上下量了又量,還依照燈泡的樣式列出一道道算式,數(shù)字、符號寫了一大堆。他算得非常認真,畫了一張張草圖,臉上滲出了細細的汗珠。
過了一個多鐘頭,愛迪生見阿普頓還在那兒算個不停,便忍不住笑著說:“不用那么費事,還是換個別的方法算吧!”
阿普頓仍固執(zhí)地說:“不用換,等一會兒我就能得到答案了。”
又過了半個鐘頭,阿普頓對自己的計算似乎還不放心,還在那里低頭核算。愛迪生有些不耐煩了,拿過玻璃燈泡,倒?jié)M了水交給阿普頓說:“去把這些水倒進量杯……”
不等愛迪生說完,阿普頓明白了什么是既簡單又準確的方法,他那冒著汗的臉,刷地紅了。他知道了,愛迪生確實不愧為偉大的發(fā)明家。
阿普頓是大學數(shù)學系的畢業(yè)生,計算是他的內(nèi)行。當碰到“計算玻璃燈泡容積”的問題時,由于受他固有的思維方式影響,自然而然地拿出尺子對燈泡量了又量,算了又算,他根本不會想到打破定式,采用其他簡便的方法。愛迪生則不同,他能突破習慣性思維的束縛,采用快捷的方法,立即精確地求得了燈泡容積的答案。
【感悟】
每個人在做事之前都必須明確一個事實:你并不是萬能的。明白了這一點,你做起事情來就會謙恭得多,也避免了因盲目自大帶來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