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法捷耶夫和杰克·倫敦
滿足于已取得的成績不僅會使人停滯不前,喪失進取心,而且還會釀成悲劇。
法捷耶夫二十九歲時就名震蘇聯文壇,并以《青年近衛軍》一書,坐上了蘇聯作協主席的交椅。然而,在他后來的歲月里,他就忙著出訪、開會、作報告去了,一生中再也沒有寫出一部作品。
杰克·倫敦也是一個典型,他寫出了《馬丁·伊登》后,名聲鵲起,財源滾滾,不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建起了別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濱購置了豪華游艇。然而功成名就之后,他沉浸在享受之中,不思進取,長期脫離創作,厭倦、空虛、落寞和無聊也接踵而至。1916年,他在自己的大別墅里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道理】
生活中,一些極富潛力的人滿懷希望地出發,卻在半路上停了下來,滿足于現有的溫飽和生存狀態,然后庸庸碌碌地度過余生。對于一個滿足現狀的人來說,他沒有任何更好的想法、更美的愿望,他不知道是不滿足造就了人類偉大的精英。
3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含大道理
故事2 大衛的缺憾
公元1500年,意大利佛羅倫薩采掘到一塊質地精美的大型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觀很適于雕刻一個人像。寶石在那里放了很久,沒有人敢于動手。后來一位雕刻家來了一下,但他只在后面打了一鑿,就感到自己無力駕馭這塊寶貴的材料而住手了。
后來大雕刻家米開朗琪羅用這塊大理石雕出了曠古無雙的杰作大衛像。沒想到先前那位雕刻家的一鑿打重了,傷及了人像肌體,竟在大衛的背上留下了一點傷痕。
有人問米開朗琪羅:“那位雕刻家是否太冒失?”
“不,”米開朗琪羅說,“那位先生相當慎重,如果他冒失輕率的話,這塊材料早已不存在了,我的大衛像也就無從產生。這點傷痕對我未嘗沒有好處,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每下一刀一鑿都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在我雕刻大衛的過程中,那位老師自始至終都在我的身邊幫我提高警惕。”
【大道理】
我們總是對別人的失敗嗤之以鼻,卻不知從中吸取教訓。許多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之上的,借鑒別人失敗的經驗,才能使自己少走彎路,順利地達到成功的目標。
故事3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楚國有一個深受狐貍禍害的人,他想方設法抓狐貍,都沒有捉到。
別人教給他一個辦法說:“老虎是山中猛獸之王,天下的野獸看見了它,都會嚇得失魂落魄,趴在地上等死的。”于是,他找人做了一個老虎模型,拿一張老虎皮蒙在上面,然后放在窗下。狐貍溜進來碰見老虎,叫了一聲便跌倒在地上。
又一天,野豬糟蹋他田里的莊稼,他又叫人把老虎模型埋伏起來,叫自己的兒子拿著戈在大路上把守著。田里的人一齊叫喊,野豬逃奔到樹叢,恰好遇到老虎模型,返身就往大路上奔走,一下被捉住了。這個楚國人高興極了。以為老虎模型可以降服天下所有的野獸。此時,野外出現了一只獅子,他又披著老虎模型迎上去。
別人勸阻他說:“這是獅子呀,真老虎都不輕意和它對抗,你去了一定要遭殃的。”這個人不聽勸告,到了野外,獅子一見到他,便大吼一聲沖到他面前,把他抓住,使勁地咬,這個楚人就這樣被獅子咬死了。
【大道理】
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更沒有可以打開所有鎖的萬能鑰匙。企圖用同一種方法來對付所有的敵人無疑是愚蠢的,要因地制宜,因時變換,一把鑰匙開一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