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一名眼科醫生,因患新冠狀病毒肺炎逝世,年僅34歲。此前,他還被稱為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吹哨人‘’。
李文亮醫生是最早一批提出防范病毒的人。疫情初期,李文亮醫生在同學微信群中發布新冠狀病肺炎患者的診斷報告,并‘’家人親人注意防范‘’。此言論被截圖發到網上。李文亮醫生因此被醫院監察科約談、當地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訓誡,但是這并沒有影響李文亮醫生對崗位工作的職責之心。
在治療患者過程中,他不幸染病了。盡管如此,李文亮醫生依然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配合治療,并樂觀地表示病好后再上前線。
奇跡終究未能發生,李文亮醫生最終還是因搶救無效而去世。在此之前,李文亮醫生是一位兒子,是一位丈夫,還是一位父親。
當代大學生要學習李文亮醫生一馬當先的精神。李文亮醫生在生前最后工作的日子里,一如他過往的平凡而勤勉,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反觀在我們這群大學生中有多少人是在混日子,失敗了抱怨人情世故,事事歸咎他人?
當代大學生正值韶華,有的是干勁,有的是精力,這些就是我們的資本。我們應當趁著青春還在,資本還在,一馬當先拼搏一把,拼取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李文亮醫生就大學時照片
李文亮醫生高尚的職業道德值得我們學習。李文亮醫生本著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敏感,正直勇敢的對外界公眾提出防范病毒,疫情面前越挫越勇,抗爭疫情一直進行到底。對比一問三不知的黃岡領導,國難當頭,醫德和敬業在李文亮醫生的行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反觀現實,世上不知還有多少的無良商家無時無刻地正在消磨我們的對世界的耐心,這些人都是沒有職業道德可言的。作為大學生,新時代的開辟者,未來的接班人,都要以此為恥,培養高尚不可摧的職業操守和堅持精神,努力創建美好生活和良好的社會風氣。
樂觀的心態與寬廣的胸懷表現在李文亮醫生染病后的積極樂觀配合治療,以及在“病好后”再上前線的未盡的夙愿。這種心態與胸懷是我們發展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遇到挫折,我們最先應當保持樂觀心態;遇到以怨報德,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做好這兩點,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會多很多的快樂,多很多的坦誠相待,更會贏得更多尊敬與理解。
嗚呼!李文亮醫生在與疫情與疾病的戰斗中犧牲了!
他一名平凡的人,卻讓千萬人記得他的名字,并不是他天生出名,而是他恪盡職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