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高校大學生是一個不容被忽視的群體。充分利用重大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特殊情境,主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親和力的有利契機。當前重大疫情應對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重點把握以下四個著力點:
一是加強愛黨與愛國主義教育,堅定自信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無疑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譜寫了一曲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眾志成城共戰疫情的壯麗凱歌。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是一部生動鮮活的愛黨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愛黨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大課。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這部實踐教材、上好這堂實踐大課,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教育和實踐,向大學生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勢,向他們推送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向他們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實踐案例,向他們傳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愛精神,讓大學生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根本保證。“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要組織動員大學生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與所在地基層群眾一同做好自身防護、一同抗擊疫情,積極配合所在的社區和村委會,力所能及地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傳播正能量,讓他們在親身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進一步提振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勇氣,進一步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情感認同,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
二是加強信息溝通和輿論引導,保障知情權。當前的疫情防控處于關鍵時期,各種信息魚目混珠,各種謠言滿天飛,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暢通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和微博等平臺,及時發布學校延期開學的通知和有關要求,及時報道學校抗擊疫情的有關情況和動態,不回避困難和問題,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及時回應學生的重大關切,保障學生的知情權。要積極搭建學生班級、黨團支部、學生組織等多層面的在線交流溝通平臺,依靠學生黨員、學生骨干開展網上主題班會、在線主題黨日等豐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們在交流溝通中互相關心、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不斷提升應對疫情的科學知識和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良好的輿論環境是戰勝疫情的有力保障。大學生作為高知群體,要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使其在整個社會輿論引導中發揮正向作用。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通過共上一堂課、師生面對面等線上活動,向大學生及時宣傳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宣傳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教育引導大學生不傳謠、不信謠。要堅持典型引路,用講故事的方式講好基層一線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講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壯舉,彰顯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要通過征文比賽、海報視頻設計大賽等形式,支持引導大學生尋找和宣傳身邊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共同匯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要加強對校園網絡媒體的管控,不給錯誤信息、虛假消息以傳播空間,確保校園網絡空間清朗可控。
三是加強生命健康和大愛教育,增強抵抗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直接指向的是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又涉及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高校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對大學生健康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尤其是生命觀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通過知識競賽、接力承諾書等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及其防護知識,自覺加強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要組織生態、環境、生物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優秀學生,通過精品MOOC、官方抖音等載體,以視頻的方式生動講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增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引導他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覺保護野生動物。
生命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短板。要借此機會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生命觀教育,教育引導他們珍愛生命,正確理解生命的真諦,正確看待生命中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要以白衣天使、人民解放軍、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愛精神、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作為生動教材,讓大學生在感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主動擔負起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將這場突發災難轉化為民族振興的寶貴精神資源。
四是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消除恐慌感。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導師等隊伍的作用,摸清學生底數和基本情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家校互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要堅持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既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還要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業困難學生、就業困難學生等特殊群體,更要“點對點”做好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大學生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和必要的心理準備,難免會產生恐慌情緒和心理壓力。高校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過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聆聽工作室、心理健康公眾號等多種形式,既要“點對面”地傳遞特殊時期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做好個人心理調適,培養理性平和的陽光心態,提升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又要“一對一”地解答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特別是對于身在疫區的大學生,要主動聯系、主動關心,指派專門的心理教師幫助他們做好心理調適和疏導,正確面對疫情,消除恐慌感,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