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立,住也”,春,木氣仁德生發之機,滋養世間生命,滋潤萬物道生德養。立春之日開始十五天,又分為“三候”,即“一候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大地解凍;“二候蜇蟲始振”,蜇居洞中的蟲類開始蘇醒;“三候魚陟負冰”,河冰開始溶化,魚兒開始到水面游動。此時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代表著新的希望。
一年之計在于春。雖然疫情之下,限制了我們外出行動的腳步,但是春光明媚,有親人、有網絡、有吃喝、有延長的假期。作為大學生,面對疫情,我們可以充實、樂觀地過好每一天,可以學習,可以思考,可以做做勞動、學學美食孝敬父母,可以與家人做做游戲共享團聚之樂,可以撿拾起埋在心底多年的作家夢、畫家夢……換個角度想,這是一份難得的團聚和自處時光,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做更豐富的事情。
重新發現自我。傳統文化重視的一個觀念是“慎獨”,就是一個人自處的時候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和發現自己。同學們在接觸傳統文化書籍的時候也會有一種非常明顯的感受,就是傳統文化的文字和載體能讓人浮躁的心安靜下來,能使人沉浸其中可修身養性,這也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平時的繁忙學業和并不長的假期安排中,往往很難找到獨處的時間。聚會、吃喝、往來總是讓人感覺充實,但現在既然可以有這樣一段時間進行自我思考,那就可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家人、朋友。會發現,比如人在大自然面前,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我們去探索;比如面對平時一時一事的煩惱,在危難面前突然顯得十分渺小,所以自當不斷擴大自己的認知格局,讓自己不斷進步。于是,不能出門的焦慮、抑郁、煩躁等心理問題,也許不知不覺間就淡化、解決了。
不忘學習。2月4日教育部發布《致全國大學生的一封信》,形容“2020年初的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和前所未有的庚子春節,讓我們成為‘宅男’‘宅女’,讓好友相會變成視頻聊天,親朋相聚變成隔空拜年”,道出了大家目前的狀態。有一條號召就是讓我們大學生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文學經典中陶治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哲學經典中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辨能力;在倫理經典中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格。所以在家安靜的時間是讀書學習的最好時間,看看學校推薦的百本經典,找一兩本經典,不方便就在線閱讀,也可以聽喜馬拉雅等平臺的音頻,如果能認真學上一遍,相信一定能深有所獲。
感受親情。倫理親情是中國人最當重視的,尤其在當下,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努力、奮斗、拼搏,追求個性、自由、自我,卻未對父母親情給予足夠的重視。親情和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價值之一,甚至是立人之本。為什么會如此呢?我認為這是對生命本源的無比尊重。每個人的生命都源自父母,父母對子女的奉獻是無私的、偉大的,因此對父母的孝敬、尊重、關愛是子女的責任。從責任的角度看,基本成年或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更應該反思自我的成長,讓自我充實和強大起來,真正在生理、心理和思想上“成人”,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擔負起責任,對父母家人則充分地理解、尊重、關愛,去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讓自己和家人更幸福。我們應在與父母親人的相處中,感受父母對我們的關愛,也同樣理解、尊重和力所能及地回饋父母,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讓自己和父母都生活在幸福的氛圍中。所以,既已成年,除了自我現狀的反思和追溯,更多的是自我成長,和責任意識覺醒。不如,多讀傳統文化經典,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吧。
培養興趣。有些同學學的專業不一定是自己最理想的,也有很多人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業余愛好,內心之中潛藏著五彩繽紛的夢想,總有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沖動。這個時候,恰恰可以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了。比如,可以拿起毛筆練字,拿起畫筆畫畫,寫上一些感悟,或者做做自己理想中的美食。傳統文化當中,畫畫寫字同樣是修身養性、怡養性情的重要途徑。當然,日用常行、灑掃應對皆能修身,不過畫畫寫字更能使人愉悅,也更容易讓人產生濃厚興趣。身邊有同學專業知識優秀,又能寫的一手好書法、畫一手好畫甚至能做好詩的,不僅自己所得甚深,更能讓他人心生羨慕,樂趣自在其中。
推薦資源。推薦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資源,可以看視頻、聽音頻、閱讀書籍,手邊沒有書籍就讀在線的書籍,途徑多多,資源多多。
1.讀書:
中國知網
國學網
國學經典
2.視頻:
可以看看《劉心武講紅樓夢》,回味回味四大名著,還可以看看金庸武俠劇。
3.音頻:
路衛明講《論語》,學學傳統文化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實踐。
張少佐《東周列國志》、王豐臣《先秦政變演義》、王更新《明朝那些事兒》,聽聽有趣的歷史故事,增長歷史知識。
曲黎敏《四季養生》、羅大倫講中醫,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養生觀念,讓自己和家人更加健康。
4.興趣:可以學學畫畫、書法,平時不是忙得沒時間,實現不了嗎,現在就來試一試,沒準被自己驚到呢。中國畫論壇、中國工筆畫論壇、mooc資源、網易公開課、跟小度音箱玩玩成語接龍……
總之,讓自己更加充實,讓時間充分利用。春既已來,必會春暖花開。讓我們一起充實地度過這段難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