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立春時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應熱鬧的鄉村比往常寂靜許多。在七星關區海子街鎮海子街社區,一支大學生志愿服務隊迎難而上,積極參與該鎮的疫情防控工作,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青年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成為抗疫工作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大家請放心,只要我們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不聚會,不串門,勤洗手,講衛生,正確戴好口罩,不必驚慌,我們一定會度過難關,戰勝疫情。”在海子街社區街頭,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在讀生張沛正拿著喇叭宣講,讓村民們安安心心呆在家中。
如若在去年,這時候張沛已經坐在了大學的課堂里,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他的開學時間被延遲了。在家的他看著社區里的干部們每天在疫情防控一線奔走,覺得自己應該站出來做些什么,于是就申請加入了當地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我們這支隊伍有13個大學生,大家基本都來自本社區,在家了解到疫情防控的嚴峻性以及黨員干部、醫務工作者和公安干警堅守在抗疫一線,作為大學生,作為青年人,我覺得我們也應該站出來,出一份力。”張沛說,能夠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出力,他感覺到自己熱血沸騰。
“大嬸,這是疫情防控宣傳單,回家好好看看,平常需要注意什么,上面寫得很明白。為防止病毒感染,請不要串門扎堆了。謝謝大嬸的配合!”海子街社區大學生志愿服務隊隊員崔俊鑫,一邊發放疫情防控宣傳單,一邊勸導社區居民。和張沛不同的是,他家居住在七星關城區南山碧桂園小區,并不屬于海子街社區,但因為自己家親戚在社區,每天看著親戚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自己也想出一份力,于是就加入到了這個團隊,每天除了做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外,他還會在疫情防控監測點值守,直到深夜才坐車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又接著來“上班”,按崔俊鑫的話來說,即便往返的距離再遠,也無法阻擋他和小伙伴們一起加入抗疫一線的決心。
連日來,這些大學生志愿服務隊隊員的足跡遍布了整個海子街社區,一聲聲溫馨的提醒,一句句暖人心的話語,一幕幕感人的舉動,給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活力和溫情。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后,這些回家過年的大學生能夠自發組織起來,利用假期時間參與抗疫,充分展現出當代大學生勇擔責任的風范。在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受到疫情威脅時,他們看清當前嚴峻的防控形勢,挺身而出,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筑好防范疫情的“頭道墻”,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稱贊。
“剛開始向居民講解如何正確戴口罩、洗手、消毒、人群聚集的危害等疫情防控知識時,有些群眾還不太配合,但經過我們的努力,大多數群眾都自覺呆在家了,有些在屋里看見我們再次前往還會主動打招呼。”海子街社區大學生志愿服務隊隊員朱雅婷說,一天下來,大家都是口干舌燥、手腳酸痛,但他們從不抱怨,依舊相互鼓勵,每天都堅持著。“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現在能夠參與到這場戰斗中,用我們的努力讓村民正確認識疫情防控的嚴峻性和復雜性,提高村民的自主防范意識,更好地保護自己,我們都感到很欣慰,也很自豪。”小姑娘說完這番話時,能看見她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他們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自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海子街鎮從源頭抓起,層層壓實責任,通過細查返鄉人員、緊扣跟蹤隨訪、強化應急措施、營造宣傳氛圍、發揮黨員作用,展開疫情防控工作。但由于一些村民防控疫情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社區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的出現,起到了積極的正面引導作用。
談起這些融入疫情防控隊伍的大學生志愿者,該鎮人大主席宋家友信心百倍,他說:“這些責任感強,而又充滿活力的本鄉本土大學生,積極志愿沖鋒在戰‘疫’第一線,使我們更加堅定了打通抗擊疫情‘最后一公里’、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心。”
堅守抗疫一線,奉獻青春力量。面對疫情,海子街社區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隊隊員們堅定出行,一個個“紅馬甲”似一陣陣吹面不寒的春風,溫暖著千家萬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