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滬上各大高校積極響應,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在華東師范大學,學生黨員們相聚“云端”,開展“云討論”,爭當聯防聯控、履職盡責的“先鋒隊”,用擔當展現青年力量,讓青春為黨旗添彩。
在親歷和思考中深化認識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聽到很多質樸而深沉的表達,看到很多堅定而執著的選擇。白衣天使、社區工作者、退伍軍人、志愿者,他們主動投身一線、抗擊疫情、護佑平安,只是因為他們擁有‘共產黨員’這一身份。感動之余,我們不能置身事外,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將我們的初心和實際行動結合起來,用信仰照亮人生前行的路。”大夏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馮添華說。為此,她組織學生黨支部利用“學習強國APP”召開視頻會議,來自華東師大人文社科類8個專業院系的47名本科生黨員和書院教師黨員們,分3場開展線上組織生活會,圍繞抗疫熱烈討論,組成疫情線上“研習隊”。
2017級中文專業學生陸詩依的媽媽是一名社區中心的工作人員,她看到了媽媽和同事們的奔波忙碌,見證了基層工作者的辛苦,也感受到了責任的分量。她說:“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連奮斗都充滿著‘甜’的味道。”2017級新聞學專業學生張媛認為,在抗疫行動中需要火熱的內心,需要對生命的敬畏,需要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在輿論場中,則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需要理性的判斷,需要獲取權威信息的定力。
2017級法語專業學生初芝宏身在巴黎,她說,“在國外發聲,讓外國民眾聽到中國的聲音,看到團結的中國、有愛的中國、負責的中國和強大的中國,是一個中國人、一名新時代學生黨員的責任。”2017級西班牙語專業學生任雨恬在西班牙參與討論,她說,“馬德里廣場上當地華僑積極組織籌款籌物活動,將大量口罩等物資帶回祖國。沒有人組織,沒有人要求,但所有人不約而同做著同樣的事情。這樣的‘不約而同’,只有一個理由——我們都是中華兒女。”
年輕的學生黨員在這樣一個非常時刻,通過親歷與思考,正在更加全面、科學、理性地認識時代,讀懂黨中央面對疫情,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的“為人民服務”宗旨,讀懂醫護人員、人民解放軍、基層干部等“聞令而動、逆行而上;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英雄氣概。
大夏書院學生黨支部面向全體師生發起倡議:“每一個人擔一份使命,每一個頭腦保持一份理性,每一顆心充滿熱情,做科學的傳播者,做健康的守護者,做家庭的關愛者,做社會的擔當者。堅定信念,萬眾一心,主動防疫,迎接勝利!”
在志愿服務中揮灑青春
據華東師范大學不少學生黨員返鄉后,在主動做好自我防護、確保身心健康的同時,響應號召,擔任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并在組織生活中分享自己的經歷。
2017級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王鑄家在重慶南坪,報名擔任社區樓長,配合物管進行防疫工作,張貼防疫宣傳單、清理樓層、體溫打卡、保障安全。他說身為黨員,希望自己能繼續為抗擊疫情做些貢獻,為居民服務、為抗疫獻力。
2017級法學專業學生方玉騰身在浙江杭州,承擔了村情報員工作,向村民介紹疫情發展情況和各項防控措施,并積極辟謠,承擔自己作為預備黨員的一份責任。村支書唐書記的精神也令他感動,他向同學們介紹,“天坪村一處方圓5里只住著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羅師傅一家,疫情防控期間,村支書唐書記主動承擔為羅師傅買藥的任務,凌晨4點出發走山路去縣城,還主動給村民購買生活物資。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唐書記真正做到了為民服務,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我也要努力向他看齊。”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青年學子接過擔子,紛紛行動起來。2018級哲學專業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吳宇昕在家鄉浙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2017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杜金芮說,“面對疫情,我經歷了從恐慌、淡定到信任的轉變。隨著疫情公開的透明化、防控措施的升級、支援湖北隊伍的增加和全民防護意識的增強,我相信此‘疫’必勝,而這始終有賴于我們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們國家體制機制的優勢。”
2018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王圣雅說,“疫情期間,我恰好從美國回到中國。在機場,我看到很多華人無償向中國寄送防護物資。飛機降落在國內機場的那一刻,我哭了,從來沒有一刻讓我如此熱淚盈眶,這就是我的國家,我永遠愛她。”
參會的書院黨員教師們感動于學生黨員在特殊時刻的迅速成長,同時表示,作為黨員教師,他們要立足崗位,發揮專業優勢,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思想狀況,指導學生開展好返校前的學習活動。據介紹,華東師范大學大夏書院黨委將持續組織師生開展“云討論”“云學習”,提升大學生應對疫情的科學知識和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讓堅守和奉獻成為更多青年學子的人生選擇,讓紅色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