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眾多返鄉大學生踴躍報名參加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他們活躍在鄉村、社區基層,配合一線工作人員做好防疫知識宣傳、返鄉人員排查和過往車輛登記等工作,為守護家園、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今天讓我們通過“鏡頭”,來分享那些在疫情防控中的擔當故事。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醫學生,愿意以我所學,投入到家鄉醫院志愿者隊伍當中……"
1月31日,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臨床專業的大五學生閆定玥將一封按著紅手印的請戰書遞交到了新野縣人民醫院團支部書記手中。
閆定玥的父親是醫院的一名工作人員,為了抗疫工作后勤物資保障到位,每天都在醫院和領導及同事們一起早出晚歸,加班加點超負荷運轉著。閆定玥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當從新聞上了解到疫情嚴重,醫護人員緊張不足時,他第一時間響應新野縣人民醫院團支部的號召,報名參加抗疫。
在得到醫院的批準后,閆定玥當天即按規范接受醫院培訓,接受任務后主動上崗開展工作,至今已在急診門診預檢分診臺和發熱門診陪檢臺參與排班值班連續工作半個多月了。
閆定玥說:“我們每個人都出一份力,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2月15日,家住平頂山市衛東區的劉雯婷吃罷早飯,戴上助聽器和小紅帽,同母親一道來到社區南門的疫情防控服務臺值班。
2月10日,劉雯婷在母親的陪伴下,找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書杰說:“我也要加入咱社區的防疫隊伍,一直以來,都是黨和政府照顧我們家,現在國家有難,我也想盡一份力。”
劉雯婷是剛滿20歲的大一學生,先天性神經耳聾。因為早期昂貴的醫療費用,加之父親下崗,這個家庭經濟并不寬裕,是社區的低保戶。
李書杰有些遲疑:孩子聽說有障礙,到防疫一線安全嗎?能干得了嗎?母親接連說:“咱們的孩子你放心,我陪著她。”
“看到新聞,知道此次疫情嚴重,看到大家都在盡心盡力的抗擊疫情,我一直在外面上學,不經常在家,疫情當前,想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為家鄉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校是一名共青團員,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家也要做一名積極抗“疫”者!”濮陽市范縣陸集鄉北楊莊村就讀于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的蒿新佳同學說。
自河南省啟動防控新型肺炎一級應急響應后,蒿新佳在家一直關注著疫情信息。后通過微信聯系到團縣委書記,希望能夠在團縣委的領導下參與到防疫志愿活動,目前在陸集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指揮部信息組開展志愿工作,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他主要負責運營鄉政府官微、新聞稿的撰寫和審核并整理相關材料;空余時間就到村中卡點處團員先鋒崗上值班,做些登記、消毒等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說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這場戰役,我們必將取得勝利!
作為漯河醫專的一名大一新生,雷慧卿在校期間已參加過多次志愿服務。
寒假期間,家鄉組織的“春雁行動”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招募,她毅然報名。在疫情爆發期間,單位領導準許放她假,但她說,這個關鍵時期,我又學醫的,我想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因此她堅持在家鄉進行社會實踐工作,利用自己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了解引導居民正確認識此次疫情,幫助大家消除焦慮心態,不信謠,不傳謠。
在被問到這段時間有何感想時,雷慧卿同學說:“我很榮幸地參加了此次志愿服務活動,這是我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相信曙光很快就會到來,我們定能共渡難關!”
“餃子來啦!趁熱吃。”2月12日中午,鄧州市三孔橋疫情防控服務點,21歲的楊尚文顧不上擦汗,迅速把打包好的水餃分發給執勤工作人員。
由于和湖北省襄陽市毗鄰,鄧州市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大年初一就已打響。在學校就熱心公益的鄭州商學院大三學生楊尚文,向身為資深義工的母親吳海燕申請加入志愿者隊伍,本想著“近水樓臺”,卻被潑了一盆冷水:“疫情防控不是普通志愿活動,你以為鬧著玩呢?老實在家呆著。”
雖說被劈頭蓋臉“熊”了一頓,小楊沒有放棄。“我用了一整天才‘擺平’我媽,讓她知道我不但對疫情防控知識很了解,還能保護好自己,終于給我簽了字。”第二天,楊尚文如愿以償,跟母親一起當上了防疫志愿者,趕赴基層一線支援。
25歲的張函,是武漢工程大學法律專業研一學生,1月27日,他在回老家新鄉自我隔離14天后,主動找到村干部要求參與戰“疫”,成了經開區學歷最高的志愿者。
最開始大家不把疫情當回事,張函就“連線”在武漢的同學“現身說法”,再借機向他們普及防疫知識。這套“組合拳”發揮了大作用,春節期間,所在社區都沒有出現扎堆聚餐、串門拜年的現象。
這個稚氣未脫的小伙,靠著在執勤點的出彩表現,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贊。大家都說,張函有禮貌、有知識又勤快!
“這些都是我應盡的義務!”張函說,“作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黨員,我理應用自己的熱情和知識服務群眾、回報鄉親。”
在安陽市東關街道辦事處育才西社區,郭珊杉已在防控一線堅守了半月有余。
自小就熱心助人的郭珊杉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發現,許多志愿者因缺乏專業知識,很難有針對性地解決受助者需求。于是,她報考了哈爾濱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去年7月畢業。
疫情發生后,郭珊杉主動報名上“一線”。父親反對,“那么多人在抗‘疫’,輪得到你一個小孩子?”母親嚴肅地問:“你為什么要去?”
“這場戰‘疫’,‘90后’應該當先鋒。”郭珊杉回答:“社會工作是我的專業,只有把知識用到實處,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向父母保證自己會做好防護后,她毅然走出家門。
“沂蒙,在家干嘛呢?”
“在家看新冠肺炎防控的新聞呢。”
“要不咱們去村里參與值班吧,村干部們連續幾天都沒有休息了。”
“好啊。”
這是洛陽市伊川縣高山鎮草場村大學生郭沂蒙與李文秀的聊天對話。
2月3日,倆人主動找到村黨支部副書記,要求參與村里的疫情防控值班。卻遭到回絕說:你們好不容易回來過寒假,還是與家人多團聚吧,再說了,外面天氣很冷,讓你們兩個女孩子天天站在路口值班,太辛苦了。
“我們兩個人從小在草場村長大,村里人都認識,保證不放一個陌生人進村。”經他們這么一說,村干部也就同意了。
草場村與宜陽縣交界,與其它村相比,疫情防控任務更加艱巨。2月3日以來,郭沂蒙與李文秀兩個人每天與村干部一起,堅持在卡口值班,對進出車輛及人員進行認真登記,對人員測量體溫。
她們說:“在當前的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我們不能像解放軍和醫護人員那樣奔赴武漢,但我們可以幫助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們將繼續堅守值班崗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我知道疫情爆發的嚴重性,作為一名‘00’后的大學生能為國家做一份貢獻,盡一份綿薄之力,我感到很榮幸。”在駐馬店臥龍街道辦事處福興寺社區監測點值守的大學生志愿者劉暢說。
今年寒假,劉暢原本在家安心過年,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常規的生活,讓歡度春節的一家進入了緊張忙碌的疫情防控戰中。
他的母親和父親都在防疫第一線上,每天的視頻通話成為了一家人難得的共處時間。劉暢非常理解和支持父母的工作,當得知母親工作的社區值崗人手不夠時,他積極要求參加值崗。
“父母都奮戰在防控一線,我也要緊跟他們的步伐參與其中,作為一名大學生,有青春有活力,更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劉暢的聲音里充滿了青春的正能量。
“雖然力量微小,但我想盡我所能。”一周前,湍河街道辦事處老唐莊社區,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學生唐雪梅成了鄧州市的第3名大學生志愿者。這幾天,她和家人一起,把自家菜地的千余斤黃心菜、香菜擇得干干凈凈,捐給了義工聯合會,還分發給臨近一些小區的居民。
“這妮兒以前在家啥活也沒干過,這次好像一夜長大了。在地里薅了3天菜,手都弄破了。”唐雪梅的家人告訴記者。
“參加防疫志愿者工作,讓我明白了作為青年大學生,應肩負起怎樣的責任。”唐雪梅說,疫情結束后,她將準備教育學研究生的考試,希望能成為一名教師,為社會作貢獻。
來自河南滑縣農村的大學生萬通,看到孩子們在疫情期間無法按時上課,就聯合村里幾名大學生發起“青春眾志·教育守護成長”活動,建起村級“大學生講師團”,聯合了30多所高校2000多名大學生義務為全國各地的孩子們輔導功課、疏導心理。
滑縣王莊鎮郭草灘村大學生萬通正在開展在線義務輔導
據萬通介紹,此次活動目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學生提供義務輔導,利用空余時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志愿者組成人員主要由一線老師、大中專學生組成,面向全國各中小學學生采取線上語音、圖片、視頻交流等方式開展課程輔導。
“在每個人都在為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我們更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忘初心、不負韶華,為國家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談到下一步打算,萬通說“我們會將義務輔導這項工作做好,切實幫助更多人,感謝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一開始,我和村里其他幾個大學生主動參與村里的疫情宣傳、人員篩查和卡點執勤等工作。后來發現村里參與宣傳、巡邏、執勤的黨員群眾已經非常多了,我就在想怎么能發揮我們大學生的優勢,為疫情防控做點不一樣的貢獻。”汪紀奧說。
隨著疫情的發展,各級學校延遲開學,汪紀奧便想在線上義務為中小學學生輔導功課,在保障學生課程輔導的同時,也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讓他們知識上不掉隊、心理上不空虛。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更有責任有義務為疫情防控做一點事,就像魯迅所說的‘擺脫冷氣,有一點熱,發一分光’,為這個寒冷的冬天加點‘暖’。”面對采訪,汪紀奧表明了自己的初衷。
這次疫情里
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故事
……
他們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新時代青年
因為有他們的身影,就多了一份安心
因為有他們的行動,就多了一份溫暖
因為有他們的堅定,就多了一份信心
感謝有你
感謝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人!
疫情防控
我們一定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