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工作者檢查體溫)

(志愿工作者登記車輛信息)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給這個年增添了一絲陰霾,人們不再像往年那樣大街小巷的走親訪友,高高興興地到處走走看看,而是待在家里,通過互聯網及時準確的掌握這場疫情的信息,打好這場病毒戰。
患難當頭,可見真情。全國各省有關醫護人員紛紛前往武漢前線,社會人士紛紛捐款捐贈物資。當我們將關注的鏡頭轉到當代大學生身上時會發現,他們不止是待在家里通過刷著手機來關心疫情,更多的是自愿加入疫情防護工作的志愿者隊伍中。
在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區云田鎮,人文傳媒學院18級預備黨員周思卓便是當地黨員志愿服務點的其中一員。在2月3日的下午4點到晚上12點,是周思卓的值班時間。那天她來得很早,和其他志愿者認真仔細的檢查出入車輛和人員的體溫,詢問相關事宜。
而在這天的志愿服務中,周思卓也收獲了不少的感動。她說:“很高興遇到的車輛和行人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因為物資有限,我們沒有手套,但是附近的群眾就直接從自己家里拿過來送給我們用。那個時候就覺得好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只是只有醫護人員在前線戰斗,所有的人民群眾都是手牽手心連心的在戰斗。”
其實,這場疫情戰中還有許許多多和周思卓一樣的志愿者在獻出自己的力量。社會中也有許許多多愛心人士,用以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精神,向武漢捐贈著物資。國際社會上,也有不少的國家為中國、為武漢發聲。這些都是一種愛,是我們人類在共同面對困難時所變現出來的大愛,不因別的,只因為我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愛”一直是我們所有生活中的底色,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它給予了我們身處冰冷時的溫暖,也賜予了我們面對困苦時的勇氣。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躁的負面情緒,一些人甚至還搞地域攻擊來發泄……想平撫這些不安和盲目,得喚起更多將心比心的共情力,而關鍵恰恰也在于“愛”。
在這場防疫防控的攻堅戰中,我們沒一個人能置身事外——但我相信,一切困難都會過去。
曾經無數的苦難我們都已走來,又何懼此?
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申潔)
(圖/周思卓)
(編輯/李湘平)
(審核/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