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通過“鏡頭”,來分享那些在疫情防控中的擔當故事。
01
“餃子來啦!趁熱吃。”2月12日中午,鄧州市三孔橋疫情防控服務點,21歲的楊尚文顧不上擦汗,迅速把打包好的水餃分發給執勤工作人員。
由于和湖北省襄陽市毗鄰,鄧州市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大年初一就已打響。在學校就熱心公益的鄭州商學院大三學生楊尚文,向身為資深義工的母親吳海燕申請加入志愿者隊伍,本想著“近水樓臺”,卻被潑了一盆冷水:“疫情防控不是普通志愿活動,你以為鬧著玩呢?老實在家呆著。”
雖說被劈頭蓋臉“熊”了一頓,小楊沒有放棄。“我用了一整天才‘擺平’我媽,讓她知道我不但對疫情防控知識很了解,還能保護好自己,終于給我簽了字。”第二天,楊尚文如愿以償,跟母親一起當上了防疫志愿者,趕赴基層一線支援。
因為封路,很多農民的菜爛在地里賣不出去,志愿者組織聽說后自掏腰包收購。楊尚文和大伙起早摸黑下地挖菜、裝車,再分包配送給各個社區、派出所、醫院和智能卡點,免費送給隔離戶和需要新鮮蔬菜的居民住戶。從最初的笨手笨腳,變得越發嫻熟。同時,每天中午,他還協助愛心餐飲企業為城區各個卡口的公安干警和一線新聞記者送去熱乎乎的飯菜,一天到晚忙的不亦樂乎。
“每天的日子都很充實,雖然有點累,但想到能為國分憂,我很開心。”楊尚文說。
02
“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黨和政府一直關懷照顧我們,這次國家有難,我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一名貧困戶家的孩子,也要為國家做點事情!”來自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的大學生肖海龍說道。
自疫情發生后,肖海龍就主動來到杏山區喬營村支部,第一時間要求加入疫情防控一線。
根據安排,每天他認真記錄著來往的人員和車輛信息,為他們測量體溫、詢問身體狀況等。卡點值班任務結束時,他又拿著宣傳喇叭沿著道路進行宣傳,遇到群眾不戴口罩他會對群眾進行耐心的解釋、勸導。看到基層一線疫情防控物資緊缺,海龍又提出要把在學校勤工儉學攢下的錢捐出來,村里考慮到他的家庭狀況就婉言拒絕了。
海龍說:“疫情結束后,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畢業后報效祖國,回饋社會”。
03
“雖然力量微小,但我想盡我所能。”家住湍河街道辦事處老唐莊社區的大學生唐雪梅說。這幾天,她和家人一起,把自家菜地的千余斤黃心菜、香菜擇得干干凈凈,捐給了義工聯合會,還分發給臨近一些小區的居民。
“這妮兒以前在家啥活也沒干過,這次好像一夜長大了。在地里薅了3天菜,手都弄破了。”唐雪梅的家人告訴記者。
“參加防疫志愿者工作,讓我明白了作為青年大學生,應肩負起怎樣的責任。”唐雪梅說,疫情結束后,她將準備教育學研究生的考試,希望能成為一名教師,為社會作貢獻。
04
“作為青年大學生,雖不能像那些醫務工作者一樣奮戰在一線,但我也希望可以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學生志愿者張馨文這樣說道。
在網上看到鄧州團市委《致全市廣大返鄉大學生的一封信》后,張馨文主動到所居住的湍河街道財富書香人家社區居委會報到,參與防疫志愿服務。根據統一安排,負責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人員登記、信息錄入、社區巡邏檢查,并為隔離戶提供跑腿送菜、上門收垃圾等服務。張馨文工作認真細致,從不怕苦不叫累。即使大雪紛飛、溫度驟降,依然不懼嚴寒,頂風冒雪為隔離戶上門送菜,得到居委會和居民交口稱贊。
“想到能為國家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我覺得很高興、很滿足!”張馨文說道。
05
“藹真同學,你今天的任務是上午協助卡點值守,下午協助做好隔離戶的‘五幫一’工作。”湍河街道許莊社區黨支部書記交待。
“堅決完成任務!”宋藹真爽快答道。
宋藹真,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平時就勤奮好學、樂于助人。春節返鄉后,看到基層防疫工作壓力大任務重,亟需大量人手進行卡點值班、社會宣傳,便毫不猶豫的提出了申請,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隊伍中。
就這樣,宋藹真每天奮戰在社區的疫情防控中,來往人員詢問、登記、測量體溫、車輛消毒,每一樣工作都是那樣的一絲不茍。在繁忙的工作下,有時甚至連飯也來不及吃,便又投入到下一件工作中去......
06
“你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害怕被感染,那你去做志愿者就不怕被感染嗎?”
“不怕,這是我自愿的。”
這是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大學生趙丙寅在做志愿者之前,與媽媽之間的對話。
于是,趙丙寅成為了裴營鄉劉樓村里的一名“守門員”和“宣傳員”。
每天,他都與村干部一起,在村里唯一的卡口值班,對進出車輛及人員認真檢查登記,測量體溫不漏掉一人,對不配合檢查的人員進行勸返,把病毒傳染的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他也每天都會在村里的微信群更新疫情信息,發布防疫知識,讓村民準確了解當前情況的同時,做好自我防護,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閑暇之余,他還參與到社區消毒和上報信息表格的工作中,為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鄧州,還有太多太多這樣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此時,正為抗擊疫情而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這群90后、00后的大學生
曾經我們眼中懵懂的孩子
不知不覺間已經長大了
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
新時代青年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擔當
這就是中國的青年
這就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
青年,加油!
祖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