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首創大賽,讓大學生深度體驗“參政”
主播君的話
通過參與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一批批青年學子身份的“小”學生學會參與“大”政治。他們走進社會,深入調研,關注時下熱點事件,用自己的行動和思考為社會問題的解決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0年第八屆“提案中國·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現場
辦賽八年,“提案中國·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已成為全國高校青年學子了解中國民主制度、社情國情的平臺,講述中國民主制度、講好中國故事的橋梁。
一批批青年學子走進社會,深入調研,關注時下熱點事件,用自己的行動和思考為社會問題的解決貢獻青年智慧和力量!
案例一:
關注城市留守兒童,外交學院學子致力破解教育困境
2020年12月,在第八屆“提案中國·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決賽中,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學生馬馳團隊提交的提案《關于提升北京市流動兒童教育質量的建議》最終獲得了“篤行獎”。
馬馳說,成績只是一方面,通過前期調研和參加大賽能夠讓更多人關注到流動兒童這個群體,他收獲頗豐。
外交學院馬馳提案團隊調研北京海淀行知實驗學校
2019年9月,在北京昌平參加一次線下志愿服務活動時,馬馳第一次接觸并注意到流動兒童這個群體。
“他們隨同進城務工的父母一起生活,因家庭原因隨父母遷徙,而不是因教育而遷徙。”馬馳發現,在我國,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都是隨著城鄉人口遷徙而衍生的現象,但相比留守兒童,社會上對于流動兒童的關注度明顯要低。
據相關權威統計數據,當前在我國,留守兒童超過6000萬,流動兒童超過3000萬。
“在城市里,流動兒童的存在感并不高,特別是在教育方面,最容易被忽略。”馬馳發現,流動兒童的義務教育問題是當代中國最為突出的教育公平問題之一,他決定開展一場調研,去深入了解流動兒童所面臨的教育困境。
從2020年3月起,馬馳等五位同學通過查閱文獻、問卷調查、實地訪問等形式開展調研。除了實地走訪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暑假期間,還前往上海、杭州等地進行考察。
“盡管目前已有相關的政策保障,但是流動兒童教育現狀不容樂觀。”馬馳說。
調研結果顯示,在北京,因為公辦教育資源供給不足,部分流動兒童無法進入公辦學校,只能選擇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少部分只能就讀于高收費民辦學校。
在北京,就讀于非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占比超過21%,這些孩子并未充分享受到平等受教育機會。
即便是打工子弟學校,因為缺乏政府財政支持,在經費支出上捉襟見肘,難以保證正常的教學開展,校園環境較差、基礎設施陳舊、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都成為阻礙教育質量提高的窠臼。
“我們建議將提升流動兒童教育質量問題納入‘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挖掘公辦學校教育資源,并推進公辦學校和打工子弟民辦學校的協調發展,通過財政支持、合理配置學校資等舉措來解決困境。”馬馳說。
外交學院馬馳提案團隊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上進行答辯
去年10月,馬馳和同學將北京流動兒童教育困境的調研結果最終形成一份“建議”,報名參加了第八屆“提案中國·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通過這個平臺,馬馳將所觀所思、所走所感進行了展示。
案例二:
建設“多語種平行語料庫”,北大學子致力全世界疫情防控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侵襲全球。3月,為幫助其他國家攻堅抗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了近200名師生志愿開展了近12萬字的防疫醫療文件對外翻譯工作,制作完成涵蓋22個語種的多語種防疫翻譯術語表,供負責防疫物資轉運的個人和機構使用,將中國經驗和做法分享全球,合力抗擊疫情。
然而,在翻譯過程中,醫學專業術語翻譯難度大且不統一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翻譯團隊。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提案團隊在討論修改提案內容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筆譯專業學生范若孜說,醫學名詞術語翻譯是翻譯團隊遇到的第一個鴻溝,“醫學文件所包含的醫學術語門類眾多、體量龐大,在翻譯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醫學背景的缺乏阻礙了團隊成員的翻譯進度。”
“‘毒株’是翻譯成‘strain’還是‘pathogen’,在已有的官方英文文件中,兩種翻譯都有,存在使用不一致的情況。”范若孜說,實際上兩個英文單詞釋義差別較大。
范若孜說,翻譯團隊經過討論和研究,認為當強調毒株的株系概念時,綜合詞源分析與辭典解析,用“strain”更為合適,而“pathogen”的意思是傾向于病原體、致病原,最終確定“strain”更符合株系的概念,用“strain”來表示毒株。
在翻譯過程中,團隊曾多方借鑒現有翻譯資源和術語平臺。然而,團隊發現,不同資源對相同術語的翻譯差異較大。
為此,翻譯團隊不僅需要對專業術語進行橫向的整合,即對比分析各翻譯資源的翻譯版本,從中挑選出使用范圍最廣泛或最權威的版本,還需要對其進行縱向整合,比如某些專業術語不同時期的翻譯不同,這都給翻譯工作和后期審校帶來困難。
翻譯工作結束后,提案團隊在進行復盤后認為新冠肺炎防治領域國內已有大量的多語語料可供使用,但缺乏質量控制、標準統一及對齊整理工作,防疫相關文件及術語在不同語種間轉換使用的障礙仍然很多。
對此,比較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整合醫學專家與翻譯團隊資源,審定相關醫學術語翻譯,提供標準譯文,在專家商議審定的基礎上,建設新冠肺炎防治多語種平行語料庫。
范若孜介紹,語料庫期望實現的功能為關鍵詞、句檢索,直觀地展示多語翻譯結果,實現新冠肺炎防治語料開放,實現用戶端檢索、瀏覽及下載功能,實現語料庫動態更新,補充、修訂語料,定期收錄經審定、對齊等步驟處理完成的新語料。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提案團隊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進行答辯
2020年11月至12月,范若孜所在的參賽團隊帶著他們的語料庫提案《關于建設傳染病防治多語平行語料庫的建議》參加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受到多位政協委員的關注,并最終取得了決賽第三名的佳績。
“通過參賽,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的民主魅力,激發了青年學子們為民生社稷獻言獻策的熱情,也更加了解了提案的意義和分量。”范若孜說。
2013年,外交學院在全國首創了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這也是全國高校中唯一由政協委員一對一指導的模擬政協提案活動。
在模擬中實踐,在理論中創新,讓每個“小”學生講好“大”政治。創辦八年來,大賽影響力不斷擴大,參賽提案內容日益豐富。2020年,第八屆大賽共收到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48所高校的133份提案。
外交學院黨委副書記安青介紹,從創辦伊始,大賽旨在激發學生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中國社會準確和理性的認識,增進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了解,搭建起理論聯系實際、校園聯系社會、個人聯系國家、制度聯系群眾的平臺,為學生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建議中國”提供實踐舞臺。
在賽制方面,大賽將參賽隊伍劃分為經濟、教育、社會、文化、科技、醫療六個界別,除進行提案展示與答辯外,還設置界別小組討論環節,形成對政協協商議事的仿真模擬。
“最特別的是,我們為每支復賽隊伍配備政協委員‘一對一‘專業指導,進一步提升提案建議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外交學院團委書記王華迪說。
辦賽八年來,大賽不僅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實踐的平臺,同樣成果頗豐,《關于修改北京市供暖時間氣象參數標準的提案》、《關于北京快遞業包裝問題的調查及建議》等6份提案經成果轉化,已作為正式提案被政協委員提交至全國政協或北京市政協。
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崔啟明表示,“大賽是青年學子了解中國民主制度、社情國情的平臺,通過此項賽事,希望助益青年學子能在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上自信地講述中國民主制度,在全球范圍內生動地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隨著北京團市委、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等部門的相繼加入,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如今,大賽幫助一批批青年學子堅定理想信念、了解中國制度、把握社會民情,為國家發展與社會問題解決提供青年視角和青年力量,更好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使命。
時間:2022-02-1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