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過萬卻一人難求,90后大學生都去哪了
有這樣一批職業,他們月薪過萬,工作門檻很低,但是依舊無人問津。
一般人事招聘員工的時候一定會問你的學歷是什么?在5年前,你可以非常自信地說出“本科”二字,因為那意味著高學歷。
但是如果今天找工作,人事問你是什么學歷,你不是“碩士博士”的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從好的方面說明咱們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也意味著一些比較基層的工作沒有人去做了。
說到90后,他們的生活水平比起老一輩來說,要高出很多,這也就意味著老一輩曾經的一些“很體面”的工作在90后眼里已經變得一文不值了。
比如曾經的運輸行業和制造行業,這兩個行業在30年前屬于搶手的行業,但現在明顯招不到人了。
根據官方部門統計的資料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最缺人的工作數據報告中顯示,如今的制造業人力缺口非常巨大。
如果需要詳細的報告可以留言。
報告中列出了100個最缺人的行業,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比如焊工、電工、機械工程技術員等。
可以看到,在列出的100個職業缺口中,有30個都適合制造業相關的,這些工作中有很多都是月薪過萬的職業。
為什么還會缺人呢?
這其實和現在90后的想法有關,在過去,大學生是一家庭,一個村莊,一個縣市的榮耀。今天的大學生只是作為年輕人最基本的素質。
由于這個過程發展得太快,人們的認知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認為大學生去當工人,當操作員就是有失自己的身份,對不起這么幾十年所受的教育。
但是我們要思考的是,首富只有一個,著名科學家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當然現在90后的大學生不愿意做工人還有更深層的一個原因,咱們國家在改革開發初期的時候,屬于工業時代,注重制造業。
以前進廠光榮!房子廠里分配,孩子可以上廠里的學校,醫療可以報銷!錢少點,但沒后顧之憂。現在拿命進廠,年紀大了一身病,賺的錢能否支付醫藥費都是問題,更不談其他的了。
比如現在的貨車司機,努力一點都能月薪過萬,但是幾乎沒有年輕人愿意去了,因為開貨車在路上一跑就是一個星期,半個月,每天除了休息就是開車,時間長了還給自己帶來了一身的疾病。
之前有個模具行業的朋友小李,月工資可以拿到一萬,干了七八年,渾身是傷,頭,手,腳,腿。看起來是日薪300+,干的活累的要死。
干到29歲,腰也累傷了,檢查腰椎間盤突出,最后小李果斷選擇了其他行業。
小李說:哪怕工資低一些,我才30出頭就腰椎突出,后面幾十年怎么過。
隨著社會發展,每個人都想活得更加體面,有時候一個月薪3000的白領工作有1萬個人去面試,但是月薪3萬的貨車司機卻沒有一個年輕人愿意去。
這就是當下的真實情況,有人會說。是90后太懶太不能吃苦,等這批90后老了,找不到工作了,他們也會向現實低頭的。
此話固然有道理,但是也解決不了問題。
我們借用馬生理需求理論就可以看出,人們最底層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也就是追求吃飽穿暖,當這一問題拒絕后,就開始思考更加高級的精神需求了。
所以90后作為追求追求精神需求滿足的一代人,他們從小衣食無憂,不用再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勞碌,自然會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多新職業。
以前傳統的老行業也會被其他技術所取代。
無論接下來的行業發展是怎樣的,一定會有解決辦法,90后也能找到屬于自己最舒適的工作,那些不被看好的職業也會有自己的替代方案。
人們觀念的改變,一切就交給時間。
時間:2022-02-1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