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漫游蚌埠龍創基地,幣上游景解鎖“虛擬”旅行新范式
2025年5月,“浮云游子”團隊赴蚌埠龍創數字產業基地,聚焦“VR+文旅”場景落地開展專項調研。踏入龍子湖區線上虛擬美術館,團隊成員被眼前“虛實共生”的展陳模式所吸引——展廳中央的環形VR設備與全息投影屏聯動,將淮河文化符號轉化為可交互的數字畫卷。
負責人陳夢演示了動態藝術裝置:掃描明代《淮河漕運圖》后,虛擬貨船竟在墻面投影中起航,點擊船艙可觸發漕工方言對話;大禹治水場景以粒子流技術呈現,手指輕觸水紋能觸發“開閘泄洪”的AR特效。團隊成員佩戴VR眼鏡體驗時,甚至能“走進”畫中——伸手接住飄落的虛擬柳絮,觸發古琴聲與櫓聲交織的沉浸音效。展柜旁陳列的3D打印文創品同樣吸睛:大禹IP折扇以激光雕刻復刻青銅紋樣,禹王像玩偶關節可動,立牌卡牌內置NFC芯片,掃碼即可觀看AR動畫。
二樓3D打印工坊內,一臺樹脂打印機正逐層復刻淮河蚌雕。負責人介紹,小型擺件需3小時打印、4小時后處理,大型裝置則需分模塊打印組裝。團隊目睹了從代碼到實物的全過程:打印機緩慢吐出泛白毛坯,匠人手工打磨后,再用礦物顏料為甲殼紋路上色——最終成品在燈光下流轉著珍珠光澤,與粗糙毛坯形成強烈對比。
會議室研討會上,團隊負責人梁柯提出“數字文旅驛站”構想,基地負責人建議打通線上線下閉環:游客在虛擬展廳修復的數字文物,可生成3D打印訂單;AR劇本殺解鎖的禹王傳說,能兌換實體版畫;就連展廳的虛擬花燈,也可通過線下文創店復刻為夜光書簽。雙方約定共建“淮河文化數字資源庫”,未來游客在蚌埠景區掃描任何文化符號,都能觸發對應的數字內容。
此次調研不僅是一次技術觀摩,更是一次場景革命的預演。當科技為文化裝上“可交互的翅膀”,或許不久的將來,每個游客都能在虛擬與現實的交織中,親手“觸摸”淮河文明的千年脈搏。
作者:付俊 梁柯 周明杰
來源: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作者:付俊 梁柯 周明杰 來源:安徽財經大學大學會計學院
發布時間:2025-05-0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