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店要用通常方法設計一款創意食品,費時費力且逼真度低。3D食品打印機則可以幫助商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私人定制。”8月10日,寧夏大學學生馬軍向記者演示他的3D打印機。
就在前不久舉辦的寧夏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馬軍的項目被銀川市某自動化公司看中,并與他簽訂了合作意向書,投資10萬元用于項目的研發和市場推廣。“下一步可能成立一個分公司,全力支持3D食品打印機。”手握合作意向書,馬軍意氣奮發。
馬軍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近年來,在校大學生已經成為寧夏創新創業舞臺上一支不容小覷的生力軍。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校大學生在創新創業路上真正能“美夢成真”的并不多。
有想法、能吃苦,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大學生該不該去創新創業?在記者采訪中,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給了肯定的答復。
馬軍的3D食品打印機誕生并非一帆風順。“我是學自動化專業的,由于大二才開設專業課,我就提前自學了電機學、java語言等課程。那段時間,每天除了上課,基本都泡在自習室和實驗室里,還時常‘混跡’在各種專業網絡論壇上。”經過一年鉆研,2015年,馬軍帶著3D打印機首次亮相“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并獲得銅獎。馬軍認為,大學生只要有創新創業的想法,就可以投入實踐中,但前提是要做足市場調查功課,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更要精益求精,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教師李輝的實驗室里,一個白色房屋模型引人注目。“這是我們協會研發的智慧小屋,實現了語音開門、手機控制電燈、刷臉開門等。”李輝介紹。
李輝所說的協會實際上是一個由師生共同組成的社團,在興趣小組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創業實踐。李輝想讓自己的專業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但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一些學生對創新創業很感興趣,但無人指導,二者一拍即合,有了現在的協會。晚上、周末,協會師生利用一切課余時間進行鉆研。
“職業院校偏重于培育實用人才,在創新方面較為薄弱,但可以從實用技術創新入手實現突破,進而與市場結合實現創業。”李輝說。伴隨著協會的不斷進步,參與創新的學生綜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設學分、可休學,多措并舉鼓勵創新創業
對在校大學生來說,投入到創新創業中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了解到,為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遇到的難題,近年來寧夏加大力度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大環境。
據介紹,近年來寧夏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今年5月,自治區印發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鼓勵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成果認定和學分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專業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轉換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訓練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改革學籍管理制度,在彈性學制下,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學生經學校同意后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學校要對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科學評估、嚴格把關,并根據評估結果和實際需要確定休學年限。目前全區高校正在制定落實措施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同時,寧夏支持高校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學院、創客空間,組織了300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30項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力爭在18所高校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平臺。制定《自治區教育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關于開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確定5所高校、4個二級學院、1個專業集群作為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啟動了新一輪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項目、“校企人才雙聘計劃”和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遴選確定了13個新一批自治區及協同創新中心、產學研合作基地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鼓勵高校探索大學生‘休學創業’,對有創業熱情且有創業機會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但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更應該打好知識基礎,為自己增添創新創業的競爭力。”寧夏大學一位老師坦言。
在寧夏創業,可將目光鎖定農業水利
據統計,目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遠低于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資金不足。盡管國家為大學生創業出臺了減免稅收、小額信貸、免費培訓等多項扶持政策,但鑒于各部門投入有限,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資金難題。另一方面,創業知識和經驗的缺乏也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一大門檻。”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副秘書長蔣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蔣楠建議,大學生創業前期切不可盲目,要對市場有足夠分析和判斷,對標同行業的公司,做到取長補短。建議大學生選擇和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熟悉的領域,以提高創業成功率。同時,利用政府和高校提供的培訓機會,掌握注冊、貸款、辦理工商手續等基本常識,提升自己在創業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眼下不少大學生將互聯網作為創業的主要方向,他表示不認同,“例如有學生做舊物置換等創業項目,實際上,這些低門檻、純模式的創業極易陷入資金運轉難、貨物種類少等困境,很難成大氣候。”
“寧夏有很好的區位優勢,大學生們要多觀察市場變化,可以把目光鎖定在農業、水利等接地氣的創業項目上來。”蔣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