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常是無獨有偶,有因必有緣。(2007年)上個月在廈門參加蔡文勝兄主辦的"中國站長大會",我有幸主持一場論壇,參加者是六個年輕的創業者,題目是"我們如何拿到投資";5月15日,又在北京參加了周鴻一老兄主辦的“中國社區大會”,我有幸被美女肖潔邀請主持一場論壇,參與者是7個主流的重量級的VC投資人,題目是“我們如何選擇創業者”!能夠從截然相反的角度研究同一問題,我真是三生有幸,純屬盛世良緣。我個人也從各位大佬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發人深省的東西,特此記錄于此,與諸君分享。
1、華興資本CEO包凡
華興資本由包凡在2004年創辦,他們的口號是:華興資本,創業者的投行。他們不是VC,而是憑借自己的人脈和才華幫助創業者找到投資并且幫助投資人找到好項目的財務顧問公司。行外人不太知道華興,但是華興幫助融資成功的企業卻是大大有名!遠的不說,最近兩年幾個名聲顯赫的項目,都是華興的杰作:陳一舟貓撲的4800萬美圓;周鴻一奇虎的第二輪2500萬美圓;李竹UUSEE的第二輪2350萬美圓。。。聽起來都太嚇人啦。
包凡先生長的比我帥,一雙永遠笑咪咪的眼睛,一對大大的招財耳朵,不知道給他帶來多少好運氣。在被問及他選擇項目的標準時,包凡講了兩個字:事和人。第一是事,這個事情是否有前景,是否有發展性;第二是人,是否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第三,最為重要的是人和事是否match。有時候事情是好事情,人是好人,但結合起來不一定能夠成功,要看這個人是否是合適做這個事情的人。他舉例說web2.0的企業,一定要找那些從草根出來的,本身就是網絡的深度用戶,并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人。比如youtube的創始人就是這樣的人,戴志康也是這樣的人。是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做自己能夠做并擅長做的事情,才是成功的關鍵。
我喜歡包凡,他很實在,熱情而真實,有一種天生的能夠一下子消除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的才華;不尚虛榮,即使成績斐然,為人非常低調。在談到眼下web2.0行業的冷淡時,包凡用三句話來鼓勵大家:前景是光明的;過程是殘酷的;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說的多好,死了什么都沒有了,活著就有希望。只有身處創業煎熬期的人們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2、高原資本投資合伙人兼亞洲業務總裁涂鴻川
高原資本在美國赫赫有名,有數十億美圓的基金,全球一共投資了170多家公司,其中60多家成功上市或者被并購。他們進入中國比較晚,但是最近,在web2.0明顯降溫的時候,他們領投的兩個CASE大得令業界咋舌,一個是QIHOO第二輪的2500萬美圓,一個是UUSEE第二輪的2350萬美圓,也使高原資本這個名字一下子深刻地印在中國創業者的心中,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高原的下一個青睞者。要知道,QIHOO這個CASE他們是在楊致遠發布了封殺QIHOO投資令下做出的決策,尤為不易。
涂先生非常謙和,沒有一點投資大牌的架子,為人有禮貌做事很得體,簡直是個標準的紳士。他喜歡別人喊他“Chuan”。我們其實接觸很久了,他在決定投資QIHOO之前,曾經從美國給我打國際長途,做周鴻一和齊向東的背景調查,我們談的很愉快。川在談到如何選擇創業者時,說第一是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把創業者當作合作伙伴,我們是“替創業者干活的”,讓他們充分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第二是市場,我們喜歡投資一個有前途的行業。第三是門檻,我們要考察所投資對象在所在行業是否建立了一個高的門檻,別人不那么容易進入。
川非常看好web2.0,尤其看好中國互聯網。他說現在大家總覺得最好的互聯網公司在美國,只要COPY美國模式就可以了。其實5年之后肯定會變化,最好的互聯網公司肯定出現在最大的用戶市場上,那就是中國。即使是現在,中國在一些領域是遠遠領先于美國的,比如SMS,美國人都不太會用,更不要提商業市場了;P2P這種在中國特別流行的技術,美國剛剛開始用;QQ的商業模式在美國就沒有;美國的手機比中國差遠了。川的話得到現場特別熱烈的掌聲,這也說明了為什么高原資本在中國web2.0市場進入冷淡期之后卻大舉投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