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創業企業的失敗率高達70%以上,而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則更小,只有2%-3%,遠低于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那么,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有一份詳細的創業計劃書
大學生創業必須制訂一份詳細的、可執行的創業計劃書,主要回答你所選的項目能否賺錢、賺多少錢、何時賺錢、如何賺錢以及所需條件等。這些問題必須建立在現實、有效的市場調查的基礎上,不能憑空想象,主觀判斷。根據計劃書的分析,我們再要制定出企業各個階段的目標,同時訂出詳細的工作步驟,一步步的來實現。
二、要制定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
資金是企業成功運營的前提條件,要制定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在企業剛啟動時,一定要做好3個月以上或到預測盈利期之前的資金準備。但開業后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情況會隨時發生變化,比如人員增加、銷售不暢、費用增加等等,因此要隨時調整資金運作計劃。而且,由于企業資金運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終處于動態之中,創業者還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財務知識。
三、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大學生創業由于缺少社會經驗和商業經驗,如果把自己獨立放到整體商業社會中,往往會難以把握。這時可以先給自己營造一個小的商業氛圍,進入行業協會是比較有效的一條途徑。創業者可以借助行業協會了解行業信息,結識行業伙伴,建立廣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創業者可選擇一個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務的創業(工業)園區落戶,借助其提供的優惠政策、財務管理、營銷支持等服務,使企業穩定發展。另外,還可以找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咨詢師做企業顧問,并學會借助各種資源,學會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計給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商業氛圍,這對創業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四、從親歷親為到建立團隊
企業不是想出來的,是干出來的。大學生有文化、有頭腦、點子多,但在創業的初期,受資金的限制,在沒有形成運作團隊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需親歷親為。在做事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輕重,抓住關鍵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決一件關鍵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會更有效。當企業立了足,并有了資金后,就應該建立一個團隊。創業者應從自己親歷親為,轉變為發揮團隊中每一個人的作用,把合適的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個高效穩定的團隊,企業就會跨上一個臺階,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
五、盈利是企業的最終目標
做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盈利,看看我們身邊一些成功的企業,特別是網絡時代的英雄們,有幾個是按他們創辦初期的想法賺到錢的,他們大都經歷過一個“死而復生”的過程,堅持就是勝利,唯有堅持才使他們成為今天的網絡英雄。大學生思維活躍,會有許多好的點子,但這些好的點子要使他有商業價值,必須找到盈利點。企業的盈利來源于找準你的用戶,因此,企業要時刻了解你的最終使用客戶是誰,他們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盡量使之得到滿足。
六、挫折和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在企業的運作過程中挫折和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失敗了不氣餒,調整方案,換個方式和方法繼續前進,永遠不要停止前進的腳步,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誰的創業道路是一帆風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