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60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網絡詐騙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網絡詐騙的方式、地域、金額及解決措施作了詳盡闡述。《報告》數據表明,虛假兼職、虛假購物和退款欺詐是2014年最為流行的三類網絡詐騙,成為網絡詐騙的“重災區”,報案數量分別為10560起、3255起和2863起。去年,360接到網絡詐騙類報案23051例,報案總金額為4771萬余元,人均損失2070元。
虛假兼職真偽難辨人均損失千余元
據媒體報道,去年8月份,河北網民郭先生反映稱,因為輕信了一位名叫“月是故鄉明”的網友在QQ空間里發的網絡兼職消息而上當受騙。據這位郭先生反映,他通過該網站賺了100元,已申請取現四天,可一直沒成功。再次打開該網站時,卻被360提醒是虛假網站。令郭先生耿耿于懷的是,他之所以相信該網站,是因為這位推廣人有些特殊,原來“月是故鄉明”是河北高邑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機關公務員都容易被虛假兼職信息所蒙騙,普通網民則更難區分真偽。據360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網絡詐騙研究報告》顯示,虛假兼職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報案用戶最多和報案金額最大的網絡詐騙。
去年,360接到虛假兼職報案數量達到10560起,占所有報案總量的45.8%,報案金額達到17,519,374元,占報案總金額的36.7%。因輕信了網絡上各式各樣的虛假兼職導致的財產損失,高達人均1659元,相當于三四線小城鎮居民大半個月的收入。
虛假購物伴隨退款欺詐
據360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網絡詐騙研究報告》顯示,虛假購物的報案數量排在虛假兼職之后,位居第二,但報案總金額少于退款欺詐。退款欺詐報案數量排名第三。在2015年顯得特別流行。虛假購物往往和退款欺詐伴隨發生,都屬于專門針對“網購族”的網絡詐騙方式。
《報告》數據表明,退款欺詐報案數量排名第三,在2014年顯得特別流行。其主要方式是“社會工程學+釣魚網站”,被騙的用戶常常不清楚發生了什么,喪失警惕性的同時,銀行卡密碼等重要信息即被對方獲知。
退款欺詐的主要形式是:騙子冒充賣家,通過電話,聊天工具等方式(以電話為主)與剛剛完成網購的用戶進行聯系,謊稱其剛剛購買的商品出現交易異常,并在“指導”用戶進行交易異常處理時,誘騙用戶進入釣魚網站并進行支付操作,最終騙取用戶錢財。事實上,主流的電商網站都沒有這種所謂的交易異常解決流程。
退款欺詐能夠成功的關鍵在于騙子不僅知道受害者的電話號碼或聊天賬號,同時一般都能比較準確的說出用戶所購買的商品和購買商品的時間。這就使得不了解此類詐騙的用戶很難想到跟自己聯系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買家。而騙子之所以能夠了解到這些用戶網購的敏感信息,主要是因為用戶或賣家的賬號被盜。
根據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的監測,2015年連續發生了多起大型網站系統被入侵,用戶賬號密碼被批量泄漏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也是導致2015年,退款欺詐大肆流行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據《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報案數最多的五類網絡詐騙分別為虛假兼職、虛假購物、退款欺詐、網游交易和網上賭博;而報案金額最多的五類網絡詐騙為虛假兼職、退款欺詐、虛假購物、金融理財、網游交易。由此可見,金融理財類網絡詐騙涉案金額較大,極有可能成為今年網絡詐騙的新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