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來,不少在校學生都會選擇在假期中找份兼職工作,或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而節前的用工荒,也使商家紛紛向學生們伸出了“橄欖枝”。一些不法分子瞄準這一“時機”,布下陷阱,向缺乏社會經驗的大中專學生進行詐騙。到頭來,學生們不僅白辛苦一場,還蒙受經濟損失。
輕信高薪,生活費打了水漂
上周,就讀于阜陽師范學院大二的學生蔣欣在打開
QQ群時看到了一條“誘人”的信息,“在家對著電腦打打字,每日收入30—100元,輕松又簡單!”蔣欣心動了,按照發帖人要求,蔣欣需要填寫一張個人信息表,其中包括姓名、身份證、手機號、銀行卡等內容。
“為什么還需要填寫銀行卡呢?”蔣欣表示疑惑,發帖人則稱為了按天結算工資。隨后,蔣欣收到一條驗證碼短信,發帖人要求把驗證碼轉發給他,注冊會員就成功了。轉發驗證碼以后,蔣欣突然收到了銀行的支付短信,卡里的300元錢被消費了,這時發帖人也從QQ上消失了。
與蔣欣一樣,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的龔亮亮也是輕信“高薪”,結果被騙走兩個月的生活費。1月20日上午,龔亮亮在百姓網上注冊了一條尋找兼職的信息,下午就接到一個自稱是某知名品牌化妝品客服人員的電話,告訴他可以在淘寶“刷單”,刷一單提成6%。龔亮亮暗中竊喜,在網上按照該客服人員的提示一步步操作。
連刷三單之后,龔亮亮卡里1600元就全都消費了,龔亮亮提出要客服先把三單的提成給他,但是客服人員告訴他,必須要刷夠五單,才能拿回本金和提成。龔亮亮隨即感到自己被騙了,“原以為百姓網比較可靠,沒想到還是讓騙子鉆了空子。”
兼職廣告瞄準學生群體
27日,潁州晚報記者走訪了阜城幾家大中專院校,隨處可以看到尋求學生兼職的小廣告。 “招聘兼職工,每小時10元”、 “誠聘寒假服務員,工作時間8小時,工資1500元”、“急需傳菜員,包吃住”……類似的誘人廣告,吸引著不少學生躍躍欲試。“除了校園里散發的宣傳單,在學生論壇、校園QQ群、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每日都可以見到招聘學生兼職的廣告。”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大一新生王倩茹告訴潁州晚報記者。
潁州晚報記者打開趕集網、百姓網、58同城網發現,招聘寒假兼職的信息每日更新近千條,多是客服、售后、服務員、話務員等崗位,有些商家甚至打出“月薪過萬”的噱頭來吸引學生。不少急于找工作的在校學生也會填寫個人信息,以供用人單位查看。
阜城一家職業中介公司負責人高暢告訴潁州晚報記者,節前的用工荒,讓不少餐飲服務業瞄準了尋找兼職的大中專學生,一般兼職工資每日50元到80元不等。“我們中介公司發布兼職廣告,只會對商家收取一部分費用,對于應聘的學生是不收中介費的。”
學生尋求兼職要謹慎
潁州公安分局的余警官分析說,從被騙學生的經歷來看,騙子往往會以招聘打字員、淘寶客服、淘寶刷單等名義發布信息。為吸引大家應聘,騙子會打出“在家也能輕松賺錢”、“每天穩賺幾百元”之類的廣告,當有人應聘后,便以要繳保證金、誠信金、保密費、快遞費等借口,讓應聘者先繳費,以此來行騙。
余警官提醒廣大學生,在尋找兼職時,要增強法律和維權意識,通過中介公司應聘時,一要注意查看其營業執照及經營范圍;簽署臨時用工協議時,要注意公司的地址、電話、負責人等詳細信息。盡量不要輕易在網上泄露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信息,一旦發現自己被騙,應立即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