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企業勞動力成本的現狀及結構調查中發現,我市工業企業勞動力成本逐年提高,但占比呈現下降趨勢。從2000年到2013年,工業企業勞動力月工資從431元上漲到3075元,2013年工資是2000年的7.13倍。
調查顯示,從具體年份來看,工資自2009年開始上漲幅度較大,2009年以來,月工資每年上漲接近400元。從調研情況看,勞動力成本工資雖然在提高,但是在企業的成本占比中呈下降趨勢,除了2000年,企業工資總額占成本的比例達到5.3%,其余年份中2010年最高。統計部門分析,這是因為隨著機械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尤其在2009年社會經濟整體不景氣以及勞動力工資顯著提高的情況下,企業普遍苦練內功,向管理要效益,成本控制初見成效。
分行業來看,傳統產業工資低,占比高,新興產業月均工資高,但占比下降最快。從月均工資來看,工資最高的行業分別為化工行業和醫藥制造業,從2000年到2013年一直為重點行業前兩位;紡織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工資在重點行業中偏低;增長最快的是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2013年工資是2000年的近10倍;從工資總額占比來看,2000年到2013年,紡織業人工成本占比最高,2013年達到8.75%;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人工成本占比較低;醫藥制造業人工成本占比是下降最快的行業。
分經濟類型來看,國有及外資工資總量高,私營企業工資漲幅快。從2000年以來,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三種經濟類型中,從增速看,私營企業增長最快,2013年工資是2000年的7.23倍,遠高于國有、外資的3.9倍和3.7倍。從總量看,國有企業與外資企業工資水平遠高于私營企業,除2005年外,國有企業工資一直高于外資和私營企業,到了2013年,國有企業工資遠高于外資企業,經調查主要是電力的生產和供應企業工資水平增高,2013年國有企業月均工資達到69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