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就業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在當前鼓勵創業的政策環境下,很多大學生鼓足勇氣積極創業,利用自己所學技能成功創業。但在創業過程中,許多創業者也許會不斷遇到種種挫折,畏難情緒常常出現,資金不足導致投資無法實現,缺乏經驗、經營方法不當導致創業失敗等事例比比皆是。為此,記者采訪了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導師、藝術與設計系教授張華,為正在創業或懷有創業夢想的你解答困惑與難題。
創業項目應建立在社會需求之上
“我本人非常支持大學生創業,堅信知識技能和青春熱情一定能夠轉化為優質生產力。在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工作期間,我習慣與學生們分享真實的創業體驗,總結得失利弊。”當記者說明來意時,張華第一句話就告訴記者。“一些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選擇項目大多數靠心血來潮,缺乏項目考察等基礎性工作。從眾心理和模仿做法讓很多大學生在項目選擇上存在先天性缺陷。比如選擇了已進入惡性競爭的行業或‘夕陽產業’等,大學生創業者深陷其中,難得成功。”張華說,這就需要專業創業指導老師的指導。“指導老師能有效地解決創業發展中的諸多基礎性問題,比如講授經營管理知識、組織創業演練;比如項目選擇和常規性經營障礙的解決,會讓許多創業者少走一些彎路。”
畏難情緒常常出現創業者遇阻承壓時,尤其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就會傾向于大學生活的輕松安逸而結束創業項目或退出創業團隊。對此,張華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大學生創業必須走出校園,經歷市場競爭,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業項目是沒有前途的。社會和市場需求是檢驗創業項目的唯一標準,每一個創業項目應當建立在社會需求之上。”
另外,“差異化”也是很多創業項目取勝的法寶,沒有差異化等同于沒有特色或者說沒有核心競爭力,大學生創業項目必須具有差異化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據張華介紹,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創業或勤工儉學,而畢業后也可以在該領域就業。創業轉就業,勤工儉學轉就業,這將是一個具有意義的轉變,或將成為大學生就業新途徑的嘗試。
校企合作孵化大學生創業項目
“沒有規劃就不知道如何走路,目標不當就會走失方向。大多數大學生創業本著樂觀精神,缺少對項目的全面考量,目標設置過高。而實際運作中,大多也因條件不足、準備不充分而失敗。”張華告訴記者,成功的經營需要嚴格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和需求,需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部分大學生缺少對經營手段和技巧的學習和演練,以至于人、財、物的管理出現一片混亂。
據張華介紹,沒有正確認識創業過程,耐不住寂寞。“量變到質變是需要時間和汗水的,大多數創業者熬不過這樣一個積累和升華的過程,急于求成,焦躁冒進,常常導致創業最終失敗。”另外,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學生沒有資金或者資金太小,在沒有外界支援的情況下,很多項目實際運營所需要的條件無法具備,最終孤立無援而不了了之。張華建議,校方在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同時,還要主動引進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開展校企合作以孵化現有的大學生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