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學畢業生再創新高達727萬人,就業形勢進一步嚴峻,隨著畢業季臨近,調查部分“90后”的擇業觀發現,不再遵循前人的經驗從事一份安定體面的工作,而保安、掏糞工、油漆工甚至入殮師等特殊職業,正成為他們的就業新選擇。專家稱,這些現象除了折射出當前就業失衡的現狀外,還與“90后”追求不安定的個性有關,這也意味著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多元化。
“90后”職場不安分
今年的畢業生總量將再破新高達到727萬人,隨著畢業季的到來,“90后”們正逐漸成為職場的新生力量。當前,對于“90后”的評價社會上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幼稚、不靠譜、自私、拜金主義等負面標簽;另一方面是行動力強、有創造力、善于表達、有個性等寬容詞。這些復雜的評價反映在職場上,也讓“90后”多了一些不安分因素。
據人力資源服務商智聯招聘最近的一份調查《2014年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顯示,在跳槽意愿方面,“90后”的跳槽意愿更高, 達到65%,這與作為職場“老人”的“80后”相比高了8個百分點。而在跳槽原因中,不滿薪酬、職業發展受限、工作不開心是首要的三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盡管“80后”們有了跳槽想法后會謹慎行之,但“90后”則更容易把這種想法付諸實踐。
由于今年的畢業生數量比去年多了28萬人,因此又被業界評價為繼2013年“最難就業季”之后的“更難就業季”。對于這些不安分的“90后”們的職場現狀,北京商報記者做了相關案例采訪。
就業選擇不走尋常路
畢業于廣東某理工類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90后”段曉輝如今是廣州一家鋁合金門窗廠的個體戶老板。2013年畢業后,他成為當地一家公司的外貿白領,但很快辭職去開淘寶店;僅僅過了3個月,他發現淘寶的生意也不好做,于是在一位親戚的帶領下,入行從事了現在這個行業。
“在這個行業里,絕大多數都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的,像我這樣的大學生干這行,算是比較另類吧,但我肯定不是惟一一個,將來肯定會越來越多。”段曉輝扶了扶眼鏡談道。在他看來,大學里學到的知識并未被荒廢,如今在實際工作中他能說出控制成本、績效管理、差異化競爭這些理論。
對于即將在2014年畢業的“90后”李強來說,在擇業觀上同樣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最開始時,他打算接手學校附近的一家快遞公司,甚至連合作伙伴、轉讓資金都找好了,但最后關頭卻放棄了,因為他發現,現在做快遞“就是一個坑”。再次見到李強時,他又有了一個另類的想法,準備和幾個同學一起回河南老家養蟬蛹,他覺得如果把它賣到大城市的餐館或者加工成即食食品,應該很有前景。
事實上,現在的“90后”在就業時,一些另類的就業途徑正悄然興起,而且成為他們的新選擇。當保安、賣煎餅、當掏糞工、當油漆工、當入殮師……隨著公開報道的案例越來越多,這些與“大學生”身份看起來關系不大的職業,如今正被越來越多的“90后”踐行著。
多元就業更接地氣
“就業途徑有那么多,即使不做白領,哪怕做一個藍領或者灰領,即使看起來不夠體面,可又有什么丟人的呢?況且,以后大學將越來越普及,油漆工也好,掏糞工也罷,總得有人來做吧,只要干得好、干得爽,沒有什么不可以。”對于擇業觀,李強表現得十分淡定。
“許多‘90后’畢業生不再愿意循規蹈矩地步入職場,而是選擇五花八門甚至有些另類的工作崗位,其實體現出了一種多元化的就業觀,這種就業觀是很務實的,也是十分接地氣的。”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薩茹拉認為,“這種多元化就業觀念除與‘90后’的個性有關外,也與當前整個就業環境嚴峻和就業結構失衡有關,即使‘90后’們愿意去干一份體面的工作,也不會有那么多可供滿足的就業崗位。”
“對于這種現象,整個社會應該以一種寬容的姿態來對待,多給他們一些支持和理解。”薩茹拉認為,“現在整個社會也正越來越多元化,多一種就業選擇,也就意味著多一種嘗試的可能。畢業后差不多還有40 年的職業生涯,即使現在從事一些另類職業豐富人生閱歷,短短幾年的從業經歷相較于幾十年的職業生涯,真的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