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她在亞中派送廣告上看到了一則手工縫制球類用品的兼職信息,對方承諾縫制一只球可獲得30至65元不等的報酬。王女士隨即就撥打了廣告上的電話聯系應聘。
王女士應聘時,這家球類加工店提出要簽訂合同,并且要交300元押金才能領到縫制兩只足球所需的材料。王女士當時也沒有多想,便交錢領回了材料。
11月24日,王女士帶著自己縫制好的第一只球去領報酬,但對方以縫制的針腳不夠密為由,拒絕支付報酬。更令王女士添堵的是,所交的300元押金,商家拒絕退還。“我回家之后,越想越不對勁,這只球整整縫了2天,手都磨出泡了,怎么就不合格呢?”王女士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了丈夫。她丈夫也覺得王女士可能被騙了,便打電話報了警。
11月27日,王女士在民警的陪同下帶著自己縫制好的第二只球去領報酬,對方雖勉強支付了報酬,但仍然以損壞材料為由拒絕退還押金。
筆者看到王女士簽訂的那份加工合同,合同顯示甲方為烏魯木齊水磨溝榮青三巷韓城球類用品加工店,乙方為王女士。合同規定,乙方縫制的原材料成品球必須達到95%以上的合格率,并且要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否則甲方有權終止合同,按乙方違約責任執行,保證金一律不退回,以此賠償甲方的損失。
筆者撥打廣告上的聯系電話,但對方表示得等一段時間后再來應聘。
11月28日,記者聯系到昌吉市勞動執法監察大隊,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由于這個公司的注冊地不在昌吉市,無法對其進行調查。
此事是不是騙局?還有待相關執法部門調查認定。
筆者通過網絡查詢了解到,類似事件曾在廈門出現,不少家庭主婦和學生上了當,對方往往會用“高薪”誘騙對方簽訂明顯有失公平的合同,騙取保證金。
昌吉市勞動執法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提醒說,求職者一旦發現自己被騙,要第一時間向公安、工商等執法部門求助。相關證據要保留好,一旦有爭議時可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