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東北高師院校、東北師范大學2015屆畢業生聯合供需洽談會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次洽談會是在教育部學生司及東北三省教育廳的指導和支持下,以東北師范大學為主體,由東北28所高師院校聯合舉辦的洽談會。
今年,東北高師28校共有本、碩、博畢業生10萬余人,其中,東北師范大學共有畢業生6778人,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3180人,本科畢業生3598人。初步統計,當天有來自東北28所高師院校的2萬余本科畢業生、1萬余研究生進場求職。
“史上就業最難季”東師品牌師范生仍走俏
今年被很多媒體稱為“史上就業最難季”,但東師品牌的畢業生仍然相對好找工作。據記者從東北師大官方獲得的數據:今年師大校園
招聘會持續火爆,僅11月就召開校園招聘會197場,提供崗位需求8547個。尤其是沈陽、大連、珠海、鞍山等地的教育局,組團入駐招聘,對東師品牌的師范類畢業生情有獨鐘。其中沈陽市教育局一次性就投放崗位需求360個,現場錄用近300人。
東師的好老師是怎樣“煉”成的?靠的是過硬的業務素質和師德。29日的洽談會設置了一個特別的環節——東北地區28所高師院校畢業生師德宣誓。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來自各校的畢業生代表以師之名、莊嚴宣誓,承諾努力成為一名“以德為先,以仁為范,以知為難,以愛為念”的“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師德的培養不能僅靠‘課堂教’,更要實現‘做中學’。我校支教助學活動作為師德實踐養成的重要載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對記者說。
冷熱不均 “寧掙月薪千元,也絕不干伺候人的活”
29日的洽談會,2、3、4號館主要是外省和本省的教育培訓崗位,5號館多是民營企業和服務性行業的企業。多數懷揣簡歷的畢業生認真地、一個不落地逛完2、3、4號館,進5號館草草一看,就撇撇嘴退出來了。
“5號館里沒有你感興趣的工作嗎,怎么這么快就出來了?”記者問求職學生小王。
“感覺這個廳里都是企業,我想去學校或者培訓機構工作。”小王說,“還是首選當老師。”
“你是師范畢業生?”“不是,我學市場營銷的。”“5號館里很多企業在招營銷、銷售類人才啊,應該和你的專業更對口吧。”“不說了,反正我干不了。”小王擺擺手走開了。
宋寒光,吉林省鴻赫汽車服務有限公司(1886快車道)總經理,昨天也到現場招人,招聘展位就在5號館。“一上午就收到兩份簡歷。”宋寒光說,“我感覺很多學生不夠務實,寧可到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機構干個文職,當個月薪一千多元的‘窮白領’,也不愿意放下身段進企業,當個起步工資就三千元的接待員或銷售員。”
“你分析過為什么嗎?”記者問。“根源還在于教育。”宋經理說,“現在大學的專業很多是不對口的,大三、大四雖然都有實習,但還不夠接地氣。比如長春是個‘汽車城’,但大學里幾乎沒有汽車服務、汽車營銷、銷售顧問等專業,這些專業一般在中職、高職。但從企業的角度說,為了長遠發展,我們需要聚集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服務型人才。”
“還有就是,很多求職學生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有問題,一方面想有個穩定的工作,另一方面還不想付出太多。這肯定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宋寒光補充說。
只招男生” 讓女性求職者感覺被歧視“
洽談會上,本地某高校開出“招團委書記”的崗位需求,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最好在學生會工作過。
應屆本科生畢玉卓看到非常高興,她在校期間一直是學生會骨干,長期擔任學生輔導員,有文藝和體育特長。“我想應聘這個崗位。”畢玉卓信心滿滿地對招聘負責人說,伸手遞上自己的簡歷。“對不起,我們這個崗位只招男生,你看后面括號里寫著呢。”該負責人冷冷地說。
“為什么只招男生呢?女團委書記不行嗎?”記者問。
“這個……”負責人笑著說,“學校團委都是女的,現在就需要一個男書記。”
記者注意到,該校招聘崗位需求表上還招一名秘書,“要求男性,身高1.70米以上,專業不限,本科以上學歷。能適應經常出差。”“怎么這個秘書職位不但要求男性,還要求身高啊?”記者問。“因為我們學校董事長是男的,秘書當然得是男的了。至于身高,不到1.70米能當秘書嗎?”該招聘負責人反問道。
被招聘方以性別原因拒絕,讓畢玉卓很難接受:“確實有點被性別歧視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從性格、經歷、特長等方面都很適合這個崗位。”
記者又隨機調查10名求職的女大學生,有8人表示在求職中遇到招聘信息上“僅限男性”或“男性優先”的情況;還有1人表示,曾在求職時遇到招聘方對女性求職者提高學歷要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