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我市一些高校開始發布畢業生就業信息,并舉辦校園
招聘會,預示著首波大學生求職高峰來臨。記者從剛剛過去的兩場周末才市中了解到,經過前兩年的就業困難年,今年應屆畢業生比往年畢業生心態更好,不少學生將眼光投向中小企業。
求職心態更好
應屆畢業生求職高峰來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考研報名都結束了,我想趁著考試之前的空當,趕快到才市來看一看。”小黎是明年畢業的大學生,突然之間感到求職壓力倍增。小黎透露說,班上有的同學已經與企業簽約了,有的去用人單位實習了,自己對工作還處于茫然之中。
記者了解到,像小黎這樣的應屆畢業生經過前一階段的觀望,開始行動起來,將求職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人才市場工作人員透露說,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已經來臨,我市一些高校開始發布畢業生就業信息,并舉辦校園招聘會,為應屆畢業生搭建求職平臺。
據了解,2015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和往年相比沒有太大改變,明年揚州約有3萬名高校畢業生,企業招聘崗位總體需求量與往年持平,供需信息逐漸對稱,求職者更加理性與務實。“與往年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應屆畢業生心態更加好。”人才市場工作人員分析說,前兩年是大學生就業“困難年”、“更難年”,今年求職的大學生“急而不躁”,他們的抱怨聲少了,而是更加積極地去包裝自己,力爭將自己成功推銷出去。
薪水低也無妨
畢業生將眼光瞄向中小企業
在就業困難的形勢之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眼光瞄向中小企業。“做公務員需要考試,另外國企雖然很好,但好的國企并不多,且職位也有限。”應屆畢業生小呂告訴記者,除了機關和國企,剩下的單位也只有中小企業了,他們的職位多,可以從中挖掘出好的職位來投遞簡歷。
在才市轉了幾圈之后,求職者小孔將簡歷投向了邗江一家企業。
“這家企業不大,但包吃包住,去了之后從事技術工種,可以學到知識積累經驗。這可比到國企大企業去更有發展潛力。”小孔告訴記者。
不少應屆畢業生認為,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大學生去了之后就會被企業重視,更容易成長為企業的骨干。另外,一些小微企業招錄大學生,還可以有社保補貼。相反,到了國企之后,需要從最基層干起,論資排輩的現象比中小企業嚴重。
薪資是求職繞不過去的話題。上半年,我市本科生平均起薪2800元/月、大專生2500元/月。下半年的形式如何?記者了解到,眼光瞄向中小企業,畢業生卻避談薪資。“只要工作有發展潛力,薪水低一點也是無妨的。”應屆畢業生小褚認為,如果自己干得好,企業肯定會漲薪的,到時不漲薪還可以跳槽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更加注重面試
企業逐漸注重學生“軟實力”
“哎呦,一筆好字嘛!”在昨天的才市上,求職者小繆的求職簡歷讓企業負責人驚訝。原來,小繆的簡歷是自己手寫的。“打印的簡歷,企業并不一定看,而手寫的至少會被人多看幾眼。”小繆解釋說。
記者了解到,像小繆這樣展示自身“軟實力”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他們展示自己開朗的性格、合作的意識,以及吃苦的能力。這也是被企業逐漸看中的一項能力。與此同時,企業在招錄中更加注重對求職者的面試。
老秦是開發區一家機械制造企業的招聘主管,他透露說,企業在招錄大學生時,除了專業之外,往往會通過面試來了解大學生的個性,了解大學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激情在哪里?決心在哪里?執行力怎么樣”等等。
“大學生專業水平基本都差不多,但他們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抗壓能力這些‘軟實力’卻是成長中最需要鍛煉的因素。”市區一家文化傳播企業負責人老余認為,現在的畢業生都是“90后”,他們成長環境比較優越,在人際交往中比較自我,如果招進來的大學生缺乏與人溝通、與團隊的合作能力,這樣的人才即使有高級職稱,也不受企業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