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大學生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時刻,大學生求職找工作卻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許多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各種歧視,往往造成他們不知所措。不僅嚴重打擊了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畢業院校歧視
我國有很多高校,但是985和211高校卻數量有限。一些企業在招聘員工之時,往往附加條件中加上必須是985或211高校畢業學生。對于非985和211高校畢業生存在嚴重歧視。畢業院校,也就是大多數人通常所說的“出身”,一些“出身”不好的學生卻被好的工作崗位拒之門外。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現象,需要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種現象在地方政府、國家企事業單位的招中非常普遍。
性別歧視
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還會存在性別歧視。比如一些單位明確要求只要男性,因為女性可能存在一些產假、休息或生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不能正常上班,影響工作的進展。而另一些工作,比如行政類、人事類的則明確寫出只限女性,原因是女性細心認真。這種性別歧視為求職者設置了高門檻兒,不利于企業人才的培養,也會嚴重影響員工的身心發展。
我國一直在倡導社會公平,社會公平首先必須做到用人公平,機會均等。不可否認,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比其它院校學生各方面占有優勢,但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同樣有能力不足的人。一些用人單位在用人的時候要更多的注重求職者的能力,而不應該是畢業院校和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