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開班輔導也好,去培訓機構上課也罷,盡管相關部門早已明令禁止,但仍有部分公辦校教師在辛苦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不遺余力地發展自己的“第二課堂”。課外補習班的吸引力到底在哪,是高額的補課收入還是開小灶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日前,記者暗訪教育培訓機構,解開公辦教師們不能說的“秘密”。
培訓機構不乏名師坐鎮
在位于雙井富力城雙子座一家名為“巨人學校”的培訓機構里,一位姓劉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校教師講課既寬泛速度又快,一些接受新事物能力稍微弱的孩子就會感覺學習費勁。
“我們學校聘請的大部分是重點中學的一線在職教師,對于新的考點都是針對性補習。”這位工作人員說,如今理科教師市場較好,尤其是初中的數學和高中的理化生教師,都是搶手“資源”。當記者詢問一對一授課價格時,工作人員表示,還需提前給孩子做一個測定,再根據測定結果制定具體的輔導方案。如果學生在輔導過程中不見效果,是可以全額退款的。
教師“自辦班”受追捧
“現在,一些有能力的教師都在家自己辦班了。”在日壇中學校門口,家長林女士對記者說,公辦校教師校外補課是一件正常的事,因為收費比培訓機構要便宜得多。她的兒子現在讀高二,如果去培訓機構“一對一”至少要花費2萬多。現在去一個老師家上“小灶”,一節課2小時,只需300元。
除了價格便宜外,教師家里的環境一般比培訓機構更溫馨,學生學習時不會感覺在學校似的緊張。張先生的兒子明年即將中考,孩子的作文總得不到高分。“經過朋友介紹,我帶孩子去了一位西城區重點中學語文老師的家。這位老師在教作文時,告訴孩子用5種套路去對付各類作文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反而讓我覺得孩子像在學八股文,少了創意。”對此,他深感無奈,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態捧紅了“自辦班”。
杜絕需跟進保障
面對司空見慣的有償家教、教師校外補課等現象,媒體評論人蔡力表示,一線教師的待遇無疑是問題的關鍵。“據我了解,當前的教育投入還不太理想,很多外省市的教師對工資存有諸多不滿。因此,要從根本上杜絕校外補課的現象必須保障他們的合法收入。”同時,他建議可以設立相應的監管制度。
梁琳琳(化名)是豐臺區一所公辦中學的初三班主任,她告訴記者:“理科老師的市場需求確實很大。如果讓教師在校內開培訓班,不僅有效利用教育資源,師資力量也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應當聽取家長意見,由家長和學校共同協商后確定一個合理的收費范圍。”她感慨說,這樣既可以給老師們一個名正言順的“額外收入”,又能杜絕公辦學校教師校外補課的“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