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愈發激烈的競爭環境,不僅激發了大學生們直面社會的動力,同時也成為高中生暑期生活的共同追求,更多正在就讀高中的學生們也通過暑假走入社會,展開了各種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查漏補缺”,在社會大課堂里做好筆記,以便在今后接受真正的社會考驗時拿個高分。這些90后的孩子們暑假兼職生活可謂豐富多彩,包羅萬象。
題記
“轉眼間,一個炎熱的假期就要過去了。驀然回首,不能不感嘆光陰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無奈。當準備收拾心情,重新出發時,卻發現原來匆匆的假期里多了一份沉沉的充實。這個假期是我上學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假期,因為我去參加社會實踐了。這是我高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段重要經歷,也是自己踏入高校前所獲得的第一筆財富,是我第一次直面社會、體驗生活的一次機會,我將自己所學的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開闊視野,對學習生活有了較好的理解。”高中生李蘇從自己電腦的記事本中寫下了這一段話,算是對自己這個暑假的第一次社會實踐做個小總結。她告訴記者,一個月的實踐,讓自己長大了不少,也終于認識了學校和每天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僅僅是社會的一小部分。“在學校里學習到的理知識只是理論,而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后,學到的才是素質與能力,但兩者都是相通的,為的都是以后能順利進入社會,求個出類拔萃。”
送外賣
“路盲”識路受益匪淺
開學就要升入高二的韓尚清就是這實踐大軍中的一員。在表哥的推薦下,他到一家快餐店里兼職送外賣。他每天早上先幫老板把店里的衛生打掃掉,到了中午,接到送餐電話后便騎著店里的“小電動”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客人那里。“我覺得很有意義,至少在送餐的過程中,讓我這個‘路盲’記住了市區的好幾條路,還是受益匪淺的。”韓尚清滿意地說。
早上11時,韓尚清剛把店里打掃了一番,就接到了今天的第一單外賣電話。他將菜單遞給后堂的廚師后,就穿上白色工作服,熟練地打開送餐包,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走出餐館大門,韓尚清看了看四周,是想看看該走哪條路更近些,確定好目標后便騎上店里送餐用的電動摩托車疾馳而去。說起方向感,在一旁的老板“撲哧”笑出聲。“小韓剛來時,我還專門帶他騎車繞著餐館附近轉了一圈認地方呢,可他自己送的時候,這段時間好像已經熟練了很多,不過訂餐的也大都是些老顧客,地址也都是固定的,送幾次就記住了。”
外面太陽正烈,曬得地皮明晃晃的,雖然戴著帽子,依然擋不住陽光的熾熱。“這個夏天曬很厲害,黑得都能反光了。”韓尚清摸著自己的手臂笑著說。
“我的性格比較內向,以前都沒想過跟這么多陌生人打交道,第一次給顧客點餐的時候,有點不知所措啊。不過老板也都讓我去,讓我好好鍛煉一下。”韓尚清說,雖然上了兩個星期的班,可跟陌生人說的話比之前好很多。
外賣送回來后,韓尚清稍微休息了一下,又忙碌了起來。記者大概算了一下,一天下來,韓尚清能送六七趟外賣,經常趕不上飯點吃飯。“關于飯點真的很不好意思,晚飯他還都堅持下班之后回家陪爸媽吃,所以他基本上沒在飯點吃過飯。”老板有些愧疚。
“我爸覺得這樣太辛苦了,心疼我,不讓我干了,我媽就很支持我。我自己也覺得很好,以往放假都是待在家里,跟爸媽也沒什么話好說。自從上班之后,回家都會跟爸媽分享每天的見聞,話倒多起來了。”外賣生活對韓尚清來說的確是個十分充實的生活體驗。
夜市練攤
為今后創業積累經驗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有的人喜歡暑假里給人打工,有的人則選擇暑假里為自己“練攤”。李蘇是蘭州二中的學生。放暑假前,她就和兩名同學商量著暑假里“練攤”,經營各類小飾品。但是,與傳統的營銷方式所不同的是,由于她們三人的貨源均來自淘寶,因此,她們的整個購貨渠道也是從網上交易的。說做就做,三個人將自己的零花錢全部“貢獻”出來,湊了300多元錢,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地干了起來。眼光好的同學負責從網上“淘貨”,離夜市近的一名同學負責收貨及設計擺放貨物,李蘇由于性格外向,則“擔當”起了吆喝賣貨。
三個人晚飯后,推著家里買菜用的小車,將貨物“載”向市場。由于沒有固定的攤位,她們三人便在離家不遠的鄭家臺小巷的路口支起了攤子。黑色的絲絨布上,擺放著她們精心挑選來的各種小飾品,在絲絨布的襯托下,各種小耳釘、小發夾、項鏈、手鐲等工藝飾品顯得美輪美奐,三個“小老板”則各自招呼著前來選購的顧客,生意好的時候,三人每天的銷售額能達到200多元呢。
李蘇告訴記者,從中學起,她就對做生意有著濃厚的興趣,覺得能夠自食其力,是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初中畢業后,她在表姐的花店里幫過忙,跟著姐姐學習插花、銷售,由于自己的機靈和活潑,姐姐花店的生意也格外好,那個月姐姐還給她發了工資,她也攢下了人生第一個四位數的財富。“當時,我還是用這筆錢為自己交了高一的學費,心里感覺美美的。”李蘇說。
今年暑假,李蘇和同學每天放學后都能看到皋蘭路的夜市人來人往,三個人就又動起了做生意的念頭,主要目的也就是不想讓自己的暑假虛度過去。她給記者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的生意經,“其實,在夜市上擺攤,銷售品種可以豐富多彩,除了賣女孩喜歡的小飾品外,也可以賣一些學生們平時愛穿的大T恤。“那些T恤都不貴,十幾元一件,上面的卡通圖案又可愛,所以會比較好賣。”擺了一個星期的地攤,李蘇的T恤全部賣光了。周圍的很多同學知道后,都特別佩服她們三人的經商頭腦,認為她賺了銀子也賺了經驗。
李蘇告訴記者,即便以后大學畢業了,她也不太想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她想自己創業。所以,今后的大學四年,她肯定會利用假期想方設法地做各種各樣的小生意,為自己的夢想一步步積累經驗。
服務員
打工之余體會到父母不易
暑假里,在部分90后高中生打工的經歷中,雖然困難很多,但自己的收獲也很大,更重要的是能在打工的過程中體會到父母、師長的不易,學會了如何感恩。
杜維家在定西市,今年升高三,剛一放暑假他就決定要在蘭州打零工。起初,這個決定遭到家人一致反對,父母擔心從未離開過家的他根本無法適應獨自在外的打工生活。但在杜維的一再堅持下,家人終于同意其在親戚的朋友開的一家小酒店打工。杜維告訴記者:“那天9點到的酒店,老板娘給安排了住的地方,簡單收拾以后就投入了工作。在酒店,所有服務員都穿統一制服,在穿上那身衣服后,才意識到要開始打工生活了。”當天從10時開始,杜維一直忙到22時,“長這么大從來沒有這么累過,下班回到住處時,兩條腿也麻了。雖然之前有心理準備,但根本沒想到會這么累。”當天晚上,杜維就有不干了的想法,但轉念一想,這里許多服務員都和自己的是同齡人,人家都可以堅持下來,自己為什么不可以。
在打工的過程中,杜維遇見了各種各樣的顧客,“上班的第二天晚上,有一桌客人喝酒喝到很晚。好不容易等到他們結賬了,其中一個客人喝得有些醉,一下拽住我,非說我長得像他兒子。當時嚇得我都快哭出來了,幸虧老板娘及時過來救場。還有一次,一對青年男女來吃飯,點菜的時候,那個男的對我說‘小伙子長得挺帥,當服務員白瞎了,跟我賣手機吧。’但那時候我已經適應了,趕快向人家道謝,然后繼續點菜。”
說到打工中與同事相處,杜維輕嘆了一口氣說:“剛開始的時候,同事都欺生,很多活不該是我做,卻硬派給我。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大家彼此都熟悉就好了。”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打工的時間也要結束了,杜維領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資1200元。他告訴記者,“以前在家花父母的錢,兜里有多少就會花多少。這次領到了工資,雖然比平時的錢都多,但是卻不舍得花了。這筆錢想回家交給父母。在這段日子里,自己每天為別人服務,體會到了一個人被尊重的重要。”
家長的聲音
鼓勵孩子踏入社會鍛煉
從以往大學生暑期實踐到如今的高中生暑期實踐,更多的家長已經對此現象有了認可。李蘇的父親李永成先生認為:“孩子知道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了,做家長的更應該支持。多接觸實際,將來才能更快地適應社會,也使他們更懂得在校應該怎樣學習,應該往哪方面努力。”
韓尚清的父親韓先生也十分贊同孩子出去鍛煉一下,但他認為實踐更應該科學合理:“多做一些社會實踐有助于兒子打開思路,我一直嘗試著把他推出家門,走向社會,讓他多接觸外面的世界。馬上要步入大學的孩子更應該成熟一些,多參加實踐拓展思維空間,提高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是他踏入社會前的一種很好的自我鍛煉的機會,但打工要特別注意自我保護。”他強調,“不光是女孩子,男孩子也要加強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意識,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采訪中,也有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出去打工持反對態度。“孩子雖然已經讀高中了,但畢竟社會閱歷淺,思想非常單純,現在的社會比較復雜,萬一孩子在工作中受傷了怎么辦呢?”市民張成列認為,高中學生在假期打工值得鼓勵,學子們除了有機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外,還能在社會實踐中學會獨立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張成列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學生打工期間權益的保護,建議企業通過設立公益性的崗位為學生提供鍛煉機會。
社會的聲音
學生的實踐重在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