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底,學生小魏在學校的兼職群中看到一條信息,聯系人稱需要幫天橋區一家實體店鋪沖銷量,事成后可付傭金。一系列操作后,小魏才反應過來被辦理了消費的分期貸,“當時跟我說不用擔心,公司會幫我還款。”令她沒想到的是,從開始還款起就一直拖延,到第3個月,聯系人告知由于上家拖欠款項,已無法如期繳納還款,隨后她被拉入一個群聊,這才發現跟她一樣受騙的有近200人……
兼職沖銷量可得傭金去了才發現辦理分期貸
小魏是長清大學城一所大學的大一學生,和不少同學一樣,她也選擇兼職來補貼生活。2019年11月底,她在校園
兼職群中看到一條信息,上面稱需要人幫店鋪沖銷量,事成后半天可得傭金160元,“我就跟上面的人聯系了,對方說是需要帶我們去市區店鋪假裝顧客購買商品,買東西的錢由公司來出,我就同意了。”她說。
第二天,這位姓趙的聯系人開車來學校接小魏,車子在大學城轉了一圈,跟小魏一同前往的同學有近10人。“先是帶我們去了市區一家摩托車店,后來因為店主一直有事沒來,我著急回學校等不了,就又帶著我和另一人去了天橋區一家手機店。”小魏說,去手機店的路上,趙姓聯系人讓他們在一張空白紙上寫下個人信息,包括姓名、電話、身份證號、工作單位、聯系人電話等,還囑咐他們工作單位和聯系人電話可以隨便編個假的,但不要說自己是學生,“當時也覺得有點奇怪,為啥買東西還要個人信息,但人都跟著來了,就寫了”。
到了店里后,小魏被安排購買的是一部價值6000元的手機,趙姓聯系人用小魏的手機下載了一款名叫捷信金融的APP,一番操作后,手機中出現了一名客服與小魏進行視頻,按照趙姓聯系人的示意,小魏完成了回答,流程走完后,她才發現自己在這款金融APP上辦理了分期貸。
說好公司代為還款首月起一直拖延
APP上顯示,小魏每月需要還款603元,分12個月,共計還款7200多元,利息高達1200多元,“開始聯系時他們說分期買,我以為就是支付寶花唄一類,沒想到都快成高利貸了。”這讓小魏感到有些害怕,趙姓聯系人見狀后告訴她,現在就可以把APP卸載了,每月的分期還款公司會替她償還,支付小魏傭金后,將她送回了學校。
時間來到2020年1月,這期間,小魏的手機曾出現故障,手機卡也不慎遺失,重新換機補卡后,她發現手機里多了許多條催款短信,“開始還沒明白是咋回事,后來反應過來應該是那筆分期貸。”小魏重新下載了APP,上面顯示本應在1月1日首次還款的貸款已處于逾期狀態,“我趕緊跟姓趙的聯系,他說可能是公司漏下了。”對方給小魏轉賬讓她自己還款,此時首月賬單已逾期13天。
到了第二個月,小魏第一時間查看APP,發現依舊沒有收到還款,她又與趙姓聯系人取得聯系,此時對方稱公司資金好像出了些問題,他也在努力跟上家溝通,“我一直催,他就陸續一百幾十塊錢的轉給我。”小魏說,等到次月貸款還清時,賬單已逾期25天。
拖延的情況一直延續到第三個月,其間小魏一直與對方溝通,趙姓聯系人表示由于上家拖欠款項,已無法如期繳納還款,至今小魏的還款記錄仍停留在第二個月。
僅一個群受騙已近200人上家或涉嫌其他騙局
既然辦理分期貸款前小魏已察覺不對,為何還要進行辦理?“這個姓趙的聯系人本身也是大學城一所學校的學生,他給我們看了學生證、身份證,我們也拍了照片,當時覺得學生不會騙學生。”除此之外,小魏說決定加入前她還問了身邊的同學,有人之前做過并沒有出現問題,自己也就選擇了相信。
問題出現后,趙姓聯系人稱自己一直在與上家聯系,但始終沒有要到款項,并把小魏拉進了一個群,里面有近200人,都遇到了跟她同樣的問題,交談后得知,像這樣的群不止一個,市區還有多所大學也有。
目前,小魏的分期貸尚需要還款6000余元,“我還沒敢給家里說,怕他們擔心。”身在老家的她打算在群中先聯系幾名濟南本地的同學去派出所報案,“把這個人調查清楚,把大伙的錢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