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新年伊始,都是一場夢想的醞釀。站在2015年的尾巴上,更多的夢想已經萌生,更多的期待已經啟程。回顧2015,你的眼前浮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這一年又帶給你多少收獲?12月25日起,本網特別推出“我的2015”主題策劃,采訪了大學畢業生、出租車司機、女刑警等人物,通過他們的視角,感悟2015,讓我們且行且努力。

2015年,全國共有749萬高校畢業生走出大學校園,合肥男孩李趙健偉便是749萬“天之驕子”中的一員。不過,當眾人還在迷茫而又憧憬地謀劃著未來時,小李已在這一年內完成華麗轉身,雖經歷過“北漂”苦日的磨礪,但憑自己努力,他最終順利考入合肥知名地級媒體,并籌劃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而就在本月初,他更是出版了自己的處女座書籍——《一本編導書》。
畢業前曾選擇“北漂”
2011年9月,李趙健偉如愿考入南京師范大學,攻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2015年1月,小李步入了自己學生時代的最后一年。彼時,其他同學都在各自家鄉苦苦實習,或是在閱覽室內考研苦讀。而他,卻默默揣著自己在大學期間打工攢下的幾千元錢,買了張北京方向的火車票,選擇了“北漂”學習。
帶著理想,他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付出幾乎全部家當,在北京西五環外一家影視基地,報名參加了為期四個多月的“影視合成后期”培訓班。
“來這里培訓過的學生,有的甚至還給電影《阿凡達》做過后期。”李趙健偉說,這些故事在當時如傳奇般激勵著自己,支撐著他在異地他鄉,潛心學習3DMark、MAYA、Zbrush等專業制作技術。
為節省生活費,購買相關書籍,小李不得不選擇租住在五環開外一間10平米的低廉小屋內,每天清晨6點不到起床,乘公交、再轉兩趟地鐵前往學校,“因為生活費不夠了,期間還曾吃過30多天的泡面。”
夜夜加班無奈薪水微薄
4個多月學成歸來,小李學到了許多從未在校園內接觸過的知識,并獲得了影視基地優秀學生的榮譽稱號。
不過,又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眼前,那就是畢業季。“很多人都說,畢業意味著失業,在那時真是深有體會。”小李無奈地苦笑道,“在外地上學,畢業后回到合肥,沒有任何資源,也沒有什么人脈,一切又得重頭開始。”
果不其然,盡管專業知識在畢業生中還算上乘,大學期間也曾獲獎無數,但踏入社會的那一剎那他才深感無助。
“投了很多簡歷,最后都石沉大海。”小李回憶道,無奈之下,他暫時選擇了一家小廣告公司,從事簡單的PS圖文設計工作,月薪甚至不到2500元,每天晚上近10點,他才能拖著疲憊的身軀走進家門。
“當時我就想,這不是長久之計,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學了四年影視制作,我不能白白浪費。”他堅定地表示。
潛心一個月敲出17萬字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7月,李趙健偉終于等來了機會,在一家地市級媒體的招考中,他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面試表現,成功邁入這一廣闊的平臺,終于如愿成為了一名專業的后期制作人員。
與此同時,小李還兼職成為一家藝術培訓學校的代課老師,專門負責高三藝考生的專業課輔導工作。用他的話形容就是:“我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去講述,去感染這些同齡人,讓他們少走彎路,幫助他們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為了幫助這些弟弟妹妹,小李用盡自己這四年多的心血,閉門一個多月,查詢了數百本資料,一字一句的敲擊著鍵盤。耗時30多天后,他的《一本編導書》正式出版,并基本按照成本價送給他的“學生”們。
“這是目前合肥本地,關于藝術類高考模塊二對照講義中最新最全的一冊內容。”小李介紹道,“專業知識是一方面,更多的則是我作為一個‘新人’,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對行業的認知。”
2015年,李趙健偉走出了象牙塔,還順帶轉型成了一位“新作家”。他淡淡地表示,這僅僅是自己涉世的第一步,未來“期待著自己能夠在行業內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