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春節過后,市職業介紹中心漸漸迎來求職高峰期,求職者中不乏90后的年"/>
“說我太小,吃不了苦,我暈!”90后趙瑤瑤應聘被拒后,一臉無辜地對身邊的堂哥說。
據悉,春節過后,市職業介紹中心漸漸迎來求職高峰期,求職者中不乏90后的年輕面孔。但對他們中間的很多人來說,總有著類似于趙瑤瑤這樣的無奈經歷。在求職過程中,用人單位往往嫌他們小、不成熟、吃不了苦。此外,頻繁更換工作、求職方向狹窄也是阻礙他們求職成功的因素。這兩天,接受記者采訪的幾位90后求職者,幾乎都有著“十八九一族”端個飯碗不容易的心聲。
一天三次被拒
女孩滿腹委屈
“倉庫員,女性,工作8小時,會電腦做賬。”前日,溫州市職介中心14號窗口的求職信息讓瑤瑤倍感興奮,她覺得自己非常適合這個崗位,于是向工作人員表達了自己的求職意愿。
“今年多大?”
“我今年19歲,高中畢業。”1991年出生的瑤瑤,信心十足地回答工作人員的問題。
“90后啊,太年輕了,肯定吃不了苦。”一名工作人員的回答讓瑤瑤滿腹委屈。瑤瑤告訴記者,因為年齡的問題,當天她三次被用人單位拒絕。雖然她年紀還輕,也沒有多少工作經驗,但她覺得自己高中畢業,又懂電腦,完全可以應付這份工作。
而工作人員則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說,該企業要招聘的倉庫員并非傳統意義上管理倉庫的人員,更要求倉庫員具有一些會計的技能,而且這是一份繁瑣的工作,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用人單位覺得90后太年輕,吃不了苦,不予錄用。
“月薪1500元,還能學到知識,失去這個機會多可惜啊。”瑤瑤不停地向堂哥“訴苦”。雖然覺得有點冤,但瑤瑤是個樂觀的女孩子,她說自己就住在職介中心附近,“今天找不到,明天再來找,總會找到工作的。”
來自安徽的90后小伙陳海東,也有著和瑤瑤相同的求職經歷。他應聘的是注塑工,用人單位拒絕他的理由也是嫌他太年輕、吃不了苦。
一年跳槽六次
企業忍痛割愛
“一年換了6個工作,這樣的人我們哪敢用。”位于市區雙嶼的一家鞋企招聘人員稱,前天來面試的90后小伙阿丁(化名),雖然很有工作經驗,但他更換工作太過頻繁,他們擔心這會增加企業成本,所以只好忍痛割愛了。
阿丁今年20歲,來自四川省,來溫已有一年左右時間。這期間,他分別在市區六家鞋企工作過,目前在甌海一企業上班,月薪約1300元。阿丁說,他有著豐富的鞋廠工作經驗,覺得自己肯定能找到一份比現在工資要高的工作。沒想到,才詢問第一家,對方就因他頻繁換崗而將他拒之門外。
“我覺得這是我的優勢,在他們那怎么成了問題了?”阿丁始終想不明白。對于阿丁的困惑,一企業招聘人員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他說,對于企業而言,員工頻繁跳槽,不但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且打亂了企業的管理與計劃。90后員工流動性更大,所以他們一般不太敢招90后。
求職范圍狹窄
半天一無所獲
前天下午4時多,來自江西的小王和小周坐在市職業介紹中心的椅子上,眼睛緊盯著大屏幕上的崗位信息。小王和小周今年同為18歲,小王來溫已有一年多時間了,小周今年剛和表哥一起來到溫州。她們從前天下午1時許開始,一直在里面轉圈找工作,午餐就是幾串肉丸。結果幾個小時下來,都沒有看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溫州這邊的工資的確要比老家的高,但好像適合自己的崗位不多。”小周說,她原先在江西的一家電子企業上班,到溫州后,也希望能找一家性質相同的企業。小周指著屏幕上的崗位信息說,服務員、營業員……這些崗位雖然工資都比老家要高,但是她都不太想做。
“再逛逛吧,也許能找到我喜歡的工作。”小周拉起小王,淹沒在人群中。
不過,與小周他們相比,今年同樣18歲的劉俊可以說是例外。前天,他很輕松就找了一家企業做學徒工,他說干什么工作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工作的過程中先磨煉磨煉自己,學點東西。
應該踏踏實實
切忌好高騖遠
溫州市職業介紹中心有關人員認為,在求職大軍中,近兩年90后也漸漸多了起來,十八九歲的他們身上優勢明顯,但劣勢也同樣突出。如90后具有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等方面的特點,這使得他們與父輩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與生活期待,但卻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一些企業則認為90后心智、心態尚不成熟,責任心不強,對他們存有看法,這也無形中增加了90后求職的阻力。因此,他建議90后在求職中,更應該有規劃,有選擇性地嘗試一些技能含量高的崗位,從幫工、學徒做起,在實際工作中學得一技之長。此外,在求職中應認清自己,踏踏實實,切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前天下午4時多,溫州市職業介紹中心大廳內,很多求職者已經離開,而小周還在緊緊盯著電子屏幕上的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